返回

第两千四百七十四章 尊重知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两千四百七十四章 尊重知识 (第3/3页)

绕着竹竿和布料捆扎起来,如此一层层摞到木架上。

    有些竹竿上挑着纸片,纸片上用彝文写着标注,应该是写的书名,有些则直接写在包裹经卷的布料上。

    而绝大多数的经卷上都没有标注,甚至还有不少连包裹都没有,直接散摊开摆放在箱子里,周至看到这样的古籍就有些头皮发麻,光这个整理编目的工作都不得了。

    等进到最里最大的一个洞窟,这里堆放的资料就肉眼可见的更加陈旧了,甚至还有一摞摞的生羊皮。

    古代彝族处理皮张的手法也不算发达,不少皮张都有腐败的现象,气味就连熏香都压不住。

    这些就是神秘的羊皮书了。

    彝族是我国历史上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现今仍在使用的极少几个少数民族之一。

    古代的彝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牛、羊等牲畜与他们形影不离,因此当时他们文字最好的载体,自然就是写在牛、羊皮上。

    彝族对知识和经卷非常重视,这个从“洪水泛滥”之前和之后,各部毕摩和神使开始一直注重收集、编写历史和知识的传说就可见一般。

    其后羊皮书上记载的内容又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就这样一代代的积累下来,逐渐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

    彝人有句谚语叫做“学识是粮,命,水。”,甚至还有两个掌管他们的神灵,分别是知识之神吐足佐和智慧之神舍蚩谛。

    所以彝人其实是把知识作为神灵来崇拜。当师傅传弟子或借书抄写完后,要备猪、羊、鸡、鸭等牺牲,请知识之神和智慧之神来验收。

    举行仪式的时候,要用五倍子树制成两个杈,插在地上,上面搭一棵五倍子横木,又在两个杈杈的周围插一些杈。

    每一个杈分别代表一个神灵或各派的一个大毕摩。然后还要用五倍木和黄连等去皮削成屑来烧或撒,象征用金、银敬它们;再点些酒和夹些菜于地,吟颂“献酒经”和“献茶经”,将书从横木下穿过。

    经过这样的仪式之后,经卷便有了灵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