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6朝堂争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86朝堂争论 (第3/3页)

家商议着来,这才是处理国事的政策途径,总不能空谈误国吧。

    “会试呢?”

    诸大绶又问道,知道了乡试的考题,他们现在很想知道魏广德会试又怎么答的。

    对于他们来说,那道题他们自然知道,不过他们的策论都是中规中矩的,建议都是节俭用度,平日里就要节俭,省下钱财以备灾荒。

    “你们的卷子大多都是圣人观点,讲究节流,广德说的是开源,以江南丝绸、茶叶和瓷器这些外夷喜欢的产品进行交易,和他们换回金银、粮食,朝廷就有钱赈灾了。”

    温应禄回答很是简单,但是也把他们和魏广德卷子的区别说了出来,“当然,广德的卷子也说了,就是务本节用,生财之道也。”

    听了温应禄的话,诸大绶等人都是连连点头,这话和他们写的策略意思就是一致了,只是多了贸易开源这一条。

    “早听说广德善于应对难题,今日算是受教了。”

    金达点点头,江南人,对于做生意天然的不抵触。

    做生意能生财,他是知道的,他家也不是商人家族,自然不在乎商人的利益,相对来说他更关注前面那个,让胡宗宪在江南按地加征赋税的事儿,这才关系到他家的利益。

    “朝廷要对江南商人加税?”

    这个时候诸大绶忽然插言问道。

    “不是。”

    温应禄当即摇头道,“征税多寡那是有祖宗定制的,不能擅改。”

    “那朝廷议论的是什么?”

    诸大绶惊讶的问道。

    “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大人建议在江浙一带改稻种桑,增加生丝产量从而提高绸缎产出,不仅可以按制收取税收,还能通过市舶司再为朝廷赚上一笔银子,从而解决朝廷用度拮据的境地。”

    温应禄摇着头说道。

    “改稻种桑?”

    之前还一副漫不关心表情的魏广德忽然惊叫失声道。

    怪不得他这么大的反应,后世记忆,似乎魏广德看到过这个桥段,反正很不好,当地老百姓被贪官污吏害惨了。

    魏广德提出海贸可不是给他们贪官污吏低价兼并土地用的,那是实实在在解决大明财政问题的良方。

    放眼世界,大明就是这个时代的第一经济强国,国民生产总值绝对世界第一。

    也就是国内金银铜这样的矿产少了点,所以看上去似乎没有西夷更有钱,其实他们拿到大明换取商品的金银都是沾血的东西,从非洲和美洲抢掠来的财富。

    魏广德没想到自己的提议被人这么解读,这可不是他的初衷,魏广德感觉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不然好政策被贪官污吏念歪了,伤的是百姓,毁的是他魏大官人的名声。

    看看,现在翰林院的几位都知道他在会试里提到过增加海贸的事儿,增加丝绸、瓷器的生产用于对外赚银子,相信消息肯定也流传开了。

    之前得到嘉靖皇帝的重点照顾,好吧,有了这个消息,估计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代表的就是西苑的政治风向。

    但是,一旦真让赵文华这些人做成了这件事,伤了江浙百姓的生计,最后罪名怕是就会打到自己头上,让自己莫名其妙背上这口黑锅。

    魏广德已经可以想到自己成为官场上的老鼠,人见人憎,说不得就被罢官下狱也未可知。

    绝对要做点什么,不能让事态这么发展下去。

    对于江南加税用于剿倭,魏广德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如果有问题,那就是胡宗宪那个对土地加税的法子不好,会让江南百姓负担加重,他魏广德只考虑加商税,可没打算对土地动手。

    至于改稻种桑,那就是完全歪曲他的本意。

    不过,这会儿魏广德也意识到他当初会试的卷子有点问题,那就是你要增加丝绸等商品的海贸量,前提就是你得有更多的产品生产出来,没货物你怎么交易?

    得好好想想,魏广德心里合计着。

    不过,在这个场合上,他还不便多说,得晚上回会馆后好好思虑一番再做定夺。

    接下来魏广德就仔细倾听温应禄、陈瑾等人的讲述,这些情况都很重要,由不得他不上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