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七十八章 典籍的来历 (第2/3页)
为脉络的各种家族,甚至还有“冤家之间不通婚”的现象存在着,靠这本书可以理清楚这些家支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利于当地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各项社会工作的开展。
然而在孔自丁的眼里,另一本书《彝文金石图录》却更加的重要,周至并没有以民族不同而区别对待,而是从事实证据出发,认为彝文比汉字出现得更早,贾湖、良渚等文化遗址陶器上和龟甲上,一些刻符与古代彝文甚至今文相似相同,一些刻符完全成系列,甚至可以解读出含义,比如那块郭沫若解读出来的“天雷震”彝文卜甲,周至都一一收录到了《彝文金石图录》里,并加以著述。
但是周至在文中也表明了态度,就是现在这些证据还不算充分,因此虽然已经发现了上百个散布各地与彝文相同或者近似的刻符,依然缺乏最有力的直接证据来证明这些刻符绝对就等同于彝文。
因此只能给结论加一个假设性的前提:如果这些刻符就是远古彝文的话,那中华大地上出现文字的历史将上溯到八千多年以前,而远古彝文,将拿下世界上最古老文字的头衔。
即便需要一个假设性的前提来限定,这也足以让孔自丁对周至赞赏乃至佩服,虽然他比自己年轻了四十来岁,却是敢想敢干。
当然了,最关键是背后支持他这样干的庞大的经济实力。
至于这些投入全都是周至自己赚的这个问题,孔自丁甚至想都没有去想过,怎么可能?
“说起来,丁文江前辈,应该和肘子是一路人,两代学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文稿的接续。”孔自丁说道:“我认为,这是冥冥当中的天意。”
虽然大家都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从事历史研究工作,但是历史系连旦增大师那样的和尚都有,所以孔自丁这个彝族学者偶尔来上点宿命论的迷信,别人也说不上什么来。
“在民国初年的时候,彝文典籍最丰富的地区,当属滇省楚雄州。”孔自丁讲述道:“然而对彝文典籍的收集和现代翻译出版工作,却始于汉族学者。”
“民国3年的时候,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从云南往四川,途经武定县的环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