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34章 日新月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34章 日新月异 (第2/3页)

   “珍妮机”的发明,使棉纱的生产率,获得了极大提升。

    看过老电视剧大染坊的兄弟,肯定都知道,洋布挤垮土布,靠的就是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导致洋布的成本,比土棉布低得多。

    如今的华夏帝国,蒙古地区少说有上亿只羊,江南地区既有桑,也有麻。

    更重要的是,西域地区,由于日照时间长,再加上干旱的缘故,是棉花的天然高产区。

    由于人工运河的挖通,只需要在西域的阿克苏地区,就地将棉花加工成棉布,再将棉布从陆路运输至敦煌,就可以走水运,转运至东部地区了。

    广大的西域地区,阿克苏种棉花,水源充足的地方种粮食,水源不足的地方养羊,就可以形成源源不断的经济内生性的良性循环。

    粮食自己吃,棉花织成棉布,商人们吃不掉的产量,都由朝廷统一收购之后,再转卖至于中西部地区。

    从中西部地区换回盐巴、银子和各种先进的铁器,时间一长,就解决了西域移民们的生计问题。

    至于东部地区嘛,普遍种桑织麻和养蚕,这就具备了大规模生产麻布和丝绸基础。

    嘿嘿,这意味着啥?

    中欧贸易之中,除了传统的茶叶、瓷器和丝绸之外,还可以倾销棉布、麻布。

    棉布和麻布,属于是生活必需品,只要价格足够低,整个东南亚的好几千万人,就是天赐的大市场啊!

    算大帐,玉柱掏的三万五千英镑,虽然是一笔史无前例的巨款,却绝对是超值。

    而且,有了钱的戴维斯,还可以继续发明创造出,几十锭,甚至是上百锭的纺纱机。

    不能钱生钱的技术,就是消耗资源的无底洞。

    玉柱大笔一挥,抽调能工巧匠,在苏州、杭州、宁波、大沽口、泉州和广州,同时建设了六座近代手工纺织厂。

    历史的老记忆,改革开放之后,首先具备出口创汇能力的企业,就是国营的纺织企业。

    轻工赚钱,重工保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年后,就在玉柱赚得钵满盆满之时,戴维斯又发明出了64锭的纺纱机。

    这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