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2章,进展,巴银老先生的评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42章,进展,巴银老先生的评价 (第2/3页)

五长篇奖组委会打来的电话,张宣耐着性子听完,把听筒一放,回头就抱着杜双伶原地转了五圈。

    杜双伶感觉人都快要转飞了,但还是很开心,双手箍着他的脖子,两眼汪汪定定地看着他,“亲爱的,我为你自豪。”

    “还有让你更自豪的!”张宣凑头亲他一口,不浪费时间,抱着她进了卧室。

    “怎么又来,你不休息嘛?”似乎知道他要干什么,杜双伶嗔怪一声,有些担心他身体。

    张宣眨巴眼,直接把她平放到床上。

    随后跟着上了床。

    ....

    第二天,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大篇幅写实报道了一则新闻,关于作家三月的新闻:

    他被誉为“中国谍战之王”,国内外读者群体庞大,深受喜爱。

    他的第一部“风声”,中国谍战的开山之作。

    一经推出就畅销中国大陆、港澳台、韩国日本、法国以及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世界销量超过500万册,力压“白鹿原”和“废都”,成为世界畅销书作家。这一切他只用了短短6个月时间。

    他的“风声”被英国经典文库企鹅文库收录,他也成为首位被该文库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

    他的第二部作品“潜伏”,销量以火箭般的速度在两個月内突破300万册。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提名。

    他就是三月。八五长篇奖的获得者。

    …

    01,童年困苦,老兵为伍,日记为伴,奠定写作基础。

    作家三月出生在湘省邵市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里。

    他的父亲意外早逝,母亲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大姐出过严重车祸,在这样特殊的年代里,这样的家庭,贫穷让他的童年过得十分艰难。

    在那些岁月里,三月只能把自己的想法都与老人、日记倾诉。

    三月在一次访谈中回忆:小时候我很孤独,与村里退伍老人聊天是我为数不多的交流通道,日记本是我唯一的挚友。也因为此,为我日后走上写作之路埋下了种子。

    而童年的这些经历,也影响了三月的创作。

    1994年4月1日,他出版了“风声”,他把自己童年的经历都融入其中。结果大获成功,晋升为千万富翁。

    02,认定一件事,一直做下去。

    因为喜欢和退伍老兵交流,喜欢了解大变革时期的动荡故事,三月从7岁放牛开始保持这种兴趣,为他之后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1993年,三月开始潜心创作第一部长篇“风声”。

    当时三月不会想到,这本书一写,就是18个月,这几乎是他最美好的年华。

    在这18个月中,他一次次写稿,又一次次改稿,最后定稿的时候,他一共修改了13次。

    在不断修改的18个月中,三月精益求精,始终没有放弃。三月曾经说“风声”出版了25万字,但前后报废的有200万字。

    “风声”一经出版,三月一战成名。

    正是他的这种“偏执”,读者才有机会看到了“风声”这样优秀的作品。

    三月说:我们有的时候在写作的过程中容易放弃,可能就是需要一点这种“偏执”的劲头,不看到结果,决不放弃。

    03,把写作养成一种习惯。

    三月一直说自己不是天赋型的选手。他曾经说自己,没有一个马尔克斯的脑袋,没有那些优秀家的才华。

    他说写作是一种日常,跟过日子一样。

    一年365天,他至少有300天是在写作。每天准时进书房,然后冥想找状态,这个过程往往需要20分钟左右,甚至更长,接着开始熬夜写作。

    ....

    这则新闻报道篇幅很大,内容却朴实无华,少了以往的浮夸。

    也正是因为报道写实,中大校长端着报纸看得很认真,几乎是一字一字看。

    花费十多分钟看完,中大校长静思两分钟,随后取下眼镜,开始喝茶。

    这时旁边的大女儿拿过报纸看了起来,阅读完后就惊讶问:“爸,这三月还真是你学校里的人啊?”

    中大校长和煦笑笑:“想不到吧。”

    大女婿看完后感慨:“这样的人万中无一。”

    旁边的小女儿问:“爸,这三月叫什么,大几的?”

    中大校长精神很好:“你们没看报纸上都没披露出来吗,还在保密阶段,到时候要是能获得茅盾文学奖,自然是瞒不住咯。”

    小女儿一脸古怪:“你不会还真的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