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20 愚蠢决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820 愚蠢决定 (第3/3页)

美国民众的基督徒心理特质。那么对于同性恋这个敏感话题,就更加是谨慎再谨慎了。

    埃文-贝尔曾经在图馆里看到这样一个趣闻,是来自一位研究好莱坞历史学者的杂谈。

    一位叫朱尔斯-加尔芬克尔的演员去好莱坞求职的时候,把他的名字改为朱尔斯-加菲尔德以便拓宽演艺之路,当时接见他的杰克-华纳―就是大名鼎鼎的华纳兄弟公司的创始人,杰克-华纳告诉他,加菲尔德听起来不像美国人的名字。但是朱尔斯告诉他,这是一个美国总统的名字,此时华纳的态度变得非常宽厚起来。但最后朱尔斯还是没在好莱坞找到工作,为什么呢?杰克-华纳的助手后来讲,“我们不想要他,因为他是一个犹太人。买票看我们电影的观众中,很多人讨厌犹太人,而朱尔斯这几个字无疑就泄漏了种族身份。”当然,最后那个朱尔斯改名为约翰-加菲尔德,这是后话。

    虽然现在犹太出身的演员已经无需改名了,但是对同性恋者而言,这样的局面并未改变多少。好莱坞的同性恋演员,不论他们是男是女,仍然不得不对自己的性取向保持沉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过,“好莱坞创造了自己荒诞的规矩,它明确了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被禁止的。

    好莱坞认为,观众不会接受一个男演员在银幕和女的亲嘴,而回到家后却是个同志。”所以好莱坞必需迎合观众的心理,这不是性取向的歧视,也与人道主义无关,它只是美元的考虑。

    十年前,好莱坞在同性恋问题有了些松动。一个公开自己同性恋取向的演员可以在电影里跑跑龙套,充当配角;一些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们也不再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躲躲藏藏遮遮掩掩。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个时期,谁敢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甚至是件光荣的事,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因为在大家都不敢公开的时候,你豁出去了,于是你就会赢得目光。这段时期,好莱坞也习惯了那些获奖者在感言中感谢他的“同志”,像在19年的喜剧电影“发胶”赢得了托尼奖的时候,出品过“修女也疯狂”的作曲家马克-沙依曼和他的编剧同志斯科特-魏特曼嘴巴胡子亲作一团,迎来了舆论一片“善意”的笑声。

    但是,在好莱坞很多制片大佬的心中,仍然有一块顽固的领地,这块领地认为美国公众是不开化的,他们不会接受同性恋演员演同性恋电影,特别是那些爱情片中的主角更是如此。

    一些二三流的演员可以在性取向放肆张扬,但是一旦他开始走红,他就必须承认这条游戏规则,如果他们脑袋还不进水的话。著名的作家阿米斯特德-莫平曾经说过,“在同性恋演员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条不成文规定,如果你到达了出名的程度,你就必需在性取向问题闭嘴。”

    整个好莱坞对待同性恋的潜规则,也就注定了,同性恋题材电影始终无法进入主流。

    爆发求月票,求订阅!加更稍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