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收藏趣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收藏趣事。 (第2/3页)

教了要点。

    然后又装作随意式的走回去。拿起表来侃价。摊主也真是咬牙的主,硬是言不二价。

    照价成交。在市场转遍了,又到一户家了,真没有可买的了。傍晚回来。

    过了几天,约了两位懂行的朋友来,他们了外观,又打开后盖,仔细完后说,你这表叫

    “铁管王”,是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表。表外两圈黄箍是k金的。是瑞士制造的。

    恭喜你,这表买着了。青岛周边农村,在一战时,向欧洲输出劳工,这是当年的劳工带回来的。

    在国内很少见。因这表走的不准,我曾找专业人员修过,修表的也都赞赏此表的外观设计精美。

    意见是修不好反不如不修。留着当纪念吧。之三传世犀角杯在我们这周边的县里,有些人走乡串村,收购各种古董物,这用他们的话说,叫

    “拉乡”。干这行的人,首先要人情地理都透熟,这样才能深入到户家,还要有种天然的亲和力,和老幼妇孺都能说得来,不然,谁能把箱底给你?

    还有,就是能吃苦,腿脚勤。说的简单,做的好与不好,差距可就大了。

    有些人时不时的能搞点稀罕玩意,有些人再弄也是大路货。经过多年的

    “拉乡”,这些人逐渐成了某些方面的行家。其,有一个小l,长的精瘦机灵,为人较实在,经常到我这里,给我他新收到的东西。

    有一次,他来了,带来了一个短粗的角质杯,上口粗、下口细,是不规则的圆形,黑黑的,质地很细密。

    他说这是在一村庄农户家收上来的,是祖传的犀角杯,收价不贵,我要的话,可以便宜相让。

    犀角杯----这可是好东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端详着这又象电木又象橡胶的黑东西,实在没一点谱。

    又一转念,现在高科技新材料,仿什么象什么,古瓷象牙都能仿,何况这少见的犀角?

    从农户家收的也不可靠,有的商贩就把假货先放到边远乡村,然后再带着客户一板正经地去货,这样上当的也时有耳闻。

    这东西不能要。倒不是觉得小l要骗我,而是怕他也上了当。后来小l带着这犀角杯上了一大都市,卖了三万五千元,是论两称的,而且是按较低单价核价的。

    据对方说,这是亚洲犀角,比非洲犀角便宜。我说按理应该亚洲犀角比非洲犀角价高才对,就象老象牙一样。

    小l默想了一会说:“好象是这个理。反正我赚了,别想那些了”。这是做生意人的心态。

    过了很长时间,听说,他是90元钱收的。小l发了个不大不小的财。

    但这样的机遇,多数

    “拉乡”的人一生也难得一次。之四失之交臂的象牙古佛也可能这儿地处沿海,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吧。

    许多、青的书画从业者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有的是辞去公职,有的毕业后就自谋职业。

    其有人开装修设计公司,有的开书画廊,还有的以卖字画为业。好象过的都不错,有房有车的不少。

    工作是自己喜欢的,又能解决衣食之忧,心情肯定不错,因而创作就有情绪,能出好作品。

    他们有时集体活动,企业或单位请去,待如上宾,酒宴侍侯,住上几天,每人留下几张字画,东道主再送个红包,这种形式俗称

    “笔会”。有时就象演员走穴一样,到某个地方,由当地的朋友帮助组织,现场作画出售。

    后一种方式简捷明了,更市场化。被越来越多的采用。差别也就出现了,有的人可能广受欢迎,有的人就乏人问津了。

    我认识一个l某,就是搞这种

    “走穴”的热门人物,他画的不错,人又随和,经常南去北往的。他的方式也较灵活,除了现金交易,用物古董交换也行。

    这样,他收藏的陶瓷、佛象颇为可观。每当有新藏品,他都邀三、五好友,观赏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