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节 长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二节 长漂 (第2/3页)

广川开宗立派,同样广收天下士子。

    在鲁地,诗经的当代传人申公德高望重,门下弟子遍及朝野,像楚王刘戊就曾在申公门下听课,后来刘彻的建元新政的主持者赵绾、王臧都是其门下弟子。

    济南人伏生则是另外一个传奇,他是经历过秦末战火活下来的老知识分子,手里保存着《尚书》的原本残卷,总计二十九篇。

    伏生在刘德祖父刘恒在位时就已经名满天下。

    晁错是怎么出头的?

    就是因为被刘恒任命为使者前往济南探视伏生,并请其到长安享福。

    为何这种好事竟然会落到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晁错头上?

    因为先前派去的使者跟伏生交流不能……

    伏生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说的是正宗的战国时期齐国的方言,而汉家的大臣们讲的则是关中的官话……

    所以,懂得战国时期一些齐国方言的晁错被赶鸭子上架派去完成这个任务。

    由此可见,就算在这西元前的时代,能掌握一门语言也是很重要的!

    这些顶级的大儒,固然风光。

    可其门下弟子就未必了。

    从吕后时期开始复苏的文化界,发展到今天,培养出来的各种学者,已经数以十万记。

    但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可能获得举荐,从而出任官僚。

    于是,这些人有的选择停留在各地诸侯王的王宫附近,以希望能获得诸侯王的看重,从而实现梦想。

    野心更大的,就直接来了长安,停留在长安,形成了长漂群体。

    但是,居长安大不易。

    想在长安生存下来,那可是需要毅力的。

    举个例子,后来著名的励志故事的主角朱买臣,曾经就是长漂的一员,他在没发迹前,在长安怎么活下去的?

    史书记载,朱买臣甚至一度要靠在长安的老乡们施舍才能活下来。

    另一位刘彻朝的大臣公孙弘也曾是长漂中的一员,不过他运气好,没混多久就碰上了建元新政,捞了个官当。

    主父偃也当过长漂,但比公孙弘惨了点,还是靠着投靠卫青,才不至于被饿死。

    这些都是混出头的,那些没混出头的人,无疑是凄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