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八十章 对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八十章 对答 (第2/3页)

搅合,凝固切块,包装销售即可。

    要说80年代的中国只有仿制药包装厂,肯定是黑的缺乏逻辑,现实比这要优美一些,但也优美的有限,基本上,中型的仿制药工厂,就是国内制药厂的顶峰。

    以此时的北!京制药厂为例,虽然是拥有近4000名职工的“国有”“大型”“综合性”制药“骨干”企业,但它的四项牛掰抬头并不能超越欠发达国家的事实。这家地处首都的最大制药厂尽其所能,也只能发展成原料药工厂,它向国内的其他中小型仿制药工厂提供的主要原料产品是维生素、磺胺和抗结核药,其开发的新产品是“增效联磺片”、“17种复合结晶氨基酸”。

    磺胺是二战前的消炎特效药,二战以后就被青霉素淘汰了,这家工业年产值1.5亿的药厂依旧以磺胺为主打的原因,肯定不是磺胺药效奇佳。

    事实上,中国大地上遍布的数量繁多的制药厂,就是需要这样的原料,它们甚至无力给更好的消炎药做配套包装。

    毕竟,80年代的中国,足足有1000多家制药厂,比美国和日本加起来都多,大家都嗷嗷待哺的渴求着原料,自然不能光选贵的好的,而罔顾现实。

    比如84年的南!京,一城之地就有15家药厂,但产值加起来,只与北!京制药厂相当,这15家药厂里有主打产品的,主要是盐酸普鲁卡因,维生素b6,排石冲剂和白敬宇眼膏。

    中成药不说疗效如何,其生产要求向来是作坊级的,普鲁卡因算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麻醉药,欧美国家60年代上市,之后被利多卡因等产品淘汰。

    相比军工、机械等方面的工厂,中国的制药厂的发展还要健康一些,毕竟是能够赚回外汇的产品,但也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地制药厂的建设是此起彼伏,捷利康进入中国以后,也没少接受建设药厂的咨询。

    弗兰奇有些意外,但并不奇怪杨锐的选择。

    他喘了几口粗气,一只手拄在座面上,转过头道:“你可要想清楚了,开工厂不是简单的事,弄不好就赔了。再说了,你生产什么?总更不能是辅酶q10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