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丢出观道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丢出观道观 (第2/3页)

是陈平安不在场。

    陈平安在一座屋顶上看着她的胡闹,皱了皱眉头,默默离去。

    昨夜跟她聊天,问她几岁的时候,她说自己九岁,还随随便便伸出了双手,其中一只手掌弯曲了一根小拇指,而其余四根手指极其笔直。

    而且她从水井那边拎桶而回的时候,陈平安细致观察过她的呼吸和脚步。

    陈平安撑伞走在街上,决定以后不在小院练习走桩。

    蒋泉是一位寒族子弟,寒窗苦读十数载,腹有诗书,是在家乡郡县是公认的神童和才子,只是输了在科举制艺上,如今虽然落魄,可并未怨天尤人,与同乡学子合租了一栋宅子,每日依旧勤勉读书,只是眉宇之间,愁绪淡淡,每天读书疲乏之后,都会走出巷弄,在街角好似等人。

    两位同乡知晓蒋泉的心结所在,今天便带着他去临近一座坊市购买书籍,说是购买,其实三人都囊中羞涩,翻一翻某些版刻不多的圣贤书籍,远远瞅几眼如绝色佳人的孤本善本,解解眼馋罢了。

    在掌柜不耐烦的眼神当中,三人悻悻然走出书铺,看到外边站着一位持伞背行囊的年轻男子,望向蒋泉,问道:“是蒋泉吗?我是顾苓在京城的亲戚,有事找你。”

    蒋泉满脸惊喜,雀跃道:“我是我是,我就是蒋泉,她人呢?”

    如今南苑国京师不太安生,她上次去找亲戚借钱后,就没了消息,加上他所住临近巷弄还死了人,衙门那边当时态度恶劣地驱散了旁观众人,卷了铺盖将尸体带走,只听说是个死相凄惨的江湖女子,有人猜测定然是死于恩怨仇杀,这让蒋泉担忧已久,日复一日,这些天连书也看得静不下心。

    那人淡然道:“我们顾家在京城好歹是官宦门庭,虽说顾苓这一房顾氏在地方上,仕途不振,听说还有人混了江湖,已经好些年没脸皮跟我们联系,这次她主动找上门,一开口就是借钱,家里长辈不太高兴,倒不是在乎这点银子,只是觉得有辱门风,不愿认这个亲戚,顾苓执意要借银子,还信誓旦旦说你肯定可以高中,所以她很快就可以还上银子,那人还会将她明媒正娶,家里长辈深知科举不易,岂会相信一个穷书生,可以考中进士,便跟顾苓要了这把琵琶,才愿意借钱给她,同时要求她答应一件事,只有等你考中了进士,才答应你们见面,如今她已经在返乡路上,也绝对不会与你书信往来。”

    那人摘下行囊,递给蒋泉,还掏出一只鼓囊囊的钱袋,“里头有银子五十两,还有两张银票,节省一点开销,足够你撑到下一次春槐了,你蒋泉要是没信心考中,我其实也可以捎话给顾苓,你们俩私奔了便是,一个舍了家风,一个舍了圣贤书,好歹能够在一起过日子,我觉得总好过苦熬三年,到时候被家里长辈光明正大地棒打鸳鸯。对了,家里长辈气愤她钻牛角尖,私底下摔了琵琶,你以后有机会,可以再给她买一把新的。”

    蒋泉愣在当场。

    穷书生相信眼前这个年轻人,真是富贵门庭走出的世家子弟。

    其实他内心一直在打鼓,站在此人身前,蒋泉有些自惭形秽。

    他怯生生问道:“你为何帮我?”

    那人答道:“我只是帮顾苓,不是帮你。”

    蒋泉抱过琵琶,却没有接过钱袋子,好奇问道:“你不是顾家子弟吗?为什么愿意偏袒顾姑娘?”

    “既然顾苓那么喜欢你,我就想来看看,你到底是怎么个人。”

    那人沉默片刻,缓缓说道:“书上说两情若是久长时。”

    蒋泉会心一笑,心里有了点底气,像是在鼓励自己,使劲点头道:“又岂在朝朝暮暮!”

    然后蒋泉摇头道:“钱我就不要了,出去摆摊子,帮人写家书,写对联什么的,总能养活自己,没理由收了这钱,让顾姑娘在家族里受气,白白给人看轻了,不过还要麻烦你回家后,写封信给她,就说只管等我考中进士!”

    说到这里,蒋泉灿烂笑道:“说不定将来还能有一个诰命夫人呢。”

    蒋泉赶紧摆摆手,“这句话你莫要在书信上说了,未必做得到的,我且放在心里,真有那一天,我再来带她来找你,要她知道我今儿就有这份心思了。”

    那人也是个怪人,仍是将钱塞给蒋泉,说了句怪话,“钱,你一定要收下,这是顾苓的心意,更是天底下最干净的银子了。”

    其余两位同乡也劝说蒋泉收下。

    那人转身离去。

    蒋泉高声问道:“小兄弟,考中之后,我该怎么找你啊?”

    那人转头道:“你如果考中了,自会有人找你,告诉你一切。”

    一场小雨又来到人间。

    蒋泉与两位好友离开坊市,远处,那个送信人,就撑伞站在街边一处屋檐下,目送穷书生渐渐远行。

    老道人出现在陈平安身边,笑问道:“怎么不直接告诉他真相?”

    陈平安轻声道:“什么都不告诉他,什么都告诉他,以及三年之后,不管蒋泉有没有考中,都让种国师帮我告诉他,我觉得第三种选择,对他和对顾苓,都会更好一些。”

    老道人又问了个问题,直指人心,“那么哪一种选择,你心里会最好受?”

    陈平安回答道:“进入藕花福地之前,会选第一种,行走江湖,谁都应该生死自负。这会儿,应该是第二种,可以求一个最简单的问心无愧,不会留下任何心境瑕疵。至于为什么选第三种,我也不知道,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对是错。”

    老道人笑道:“不知道对错是吧?”

    陈平安转过头,“怎么了?”

    老道人一手按住陈平安肩头,说道:“接下来你就更不知道了。”

    下一刻,仿佛是一天的拂晓时分,旭日东升,南苑国京城的宫门之前,皇宫的开门人,重重吆喝一声。

    老道人笑问道:“知道为何有此传统习俗吗?无论是浩然天下,还是藕花福地,差不多都需要这样。”

    只得收起伞的陈平安摇头。

    老道人说道:“皇宫需要借着曙光降临的时分,喝退一些冤魂。你觉得是谁的冤魂?”

    陈平安还是摇头。

    老道人说道:“历史上那些冤死的忠臣,枉死的骨鲠之臣,死谏而死的国之栋梁。”

    之后,藕花福地的光阴长河,一年十年百年,仿佛都只在老道人的一年之间。

    下一刻,老道人带着陈平安,见到了一位穷首皓经的老夫子,下笔如有神,对于子孙却约束不多,去世的时候,毕生心血被子孙四处兜售无果,气愤之下,干脆付之一炬。

    还见到了一位总算在晚年,写出了真正富贵诗词的寒族宰相,他的文章,不再被世族同僚讥讽为穿金戴银穿草鞋。

    见过了一位官邸寒酸的中枢重臣,两袖清风,有口皆碑,地方上的亲戚,却欺男霸女,人人家缠万贯,他写出的每一封家书,却都苦口婆心,告诫家人要勤俭持家,要道德传家,书信内容现世之后,在当世后世皆传为美谈。

    一位大雪天在课堂外呵手取暖的北晋国皇子。

    一个在外横行无忌、恶贯满盈的纨绔子弟,到了家,孝顺奶奶,默默帮长辈捂好被角。

    一位励精图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