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1章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51章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第3/3页)



    卫立煌是在这个时代之中极少数已经充分意识到制空权的军事统帅,他在这场决战的筹备中,第一个要求就是拥有具有绝对统治地位的制空权,空军的决战要优先于陆军进行,夺取制空权才会发动大规模的陆地战争。

    克鲁格元帅在这一点上有着先天的劣势,缺乏空军指挥权限的他法调集多的空军与之决战,在英德空战中,德军损失的飞机数量难以弥补,大的损失则是来源于飞行人员的损失。

    在战役开始之后,德军就迅速丧失了制空权,过于分散,而且并不能和陆军防空力量有效结合的德国空军很被横扫一空,丧失了大部分机场,以至于德国空军需要从德国本土和捷克起飞,才能有效的支持作战。

    德国空军甚至缺乏和陆军的合作,也没有庇护德国陆军的战略意图,单纯的骑士精神和试图凭借一己之力击落多中国战机的军事思维,完全不适应这场现代战争的变化。

    帝国空军开始第一次进入德国本土和捷克,攻击德国东部的机场,德国空军损失惨重,在1942年的1月份之前就已经失去了在波兰战场作战的实力。

    在为严寒的冬季到来之前,西北军终于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两个装甲军团正面进攻波兰和德军的防线,撕毁波兰东部集团军群的阵地。

    在战争中不断成长和变化。

    帝国国防军西北军部的军事变革一直在不断的推进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大规模的军团作战,卫立煌和其他的将领们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改革。将主力坦克部队集中成三个装甲军团,以主战坦克为核心,围绕主战坦克建立战术体系,通过数量庞大和体系复杂的步兵装甲车、轻型坦克、坦克歼击车与之相配合,构建三个真正最为强悍的装甲军团。

    除了这三个规模庞大的装甲军团,西北军将下辖的十四个集团军中的十一个改制为机械化集团军,以步兵装甲车为主,使得部队能以集团军的形式独立的大规模机动作战,保留三个集团军维持轻机械化编制,用于山地和城市阵地决战。

    在预备力量上。西北军另外下辖45个编步兵师。这些编步兵师中有一部分是机械化的装甲师,大部分都是编制较为廉价而兵员数量众多的轻机械化部队。

    在7.62mm的步枪上,帝国陆军的轻武器体系已经发展到了极致。

    帝国陆军已经全部装配了7.62mm口径的m35\35b\40突击步枪,在数百万人的军事力量的大规模战役中。士兵依然是杀死敌军的最主要的力量。实际的战斗中。约有70%的敌军士兵还是要由阵地上的士兵杀死,只有不到20%的数量是死于空军轰炸和扫射,这一系列的m35突击步枪在战场上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相对于仍然以半自动步枪为主的波兰部队。以及用冲锋枪来弥补前线火力的德军,帝国陆军的陆地作战拥有强的杀伤效率,tèbié是在阵地的平行推进中,围绕主战坦克、步兵装甲车、轻型坦克的士兵突击部队,可以迅速占领敌军阵地。

    坦克在质量上的优秀和数量的众多优势,使得帝国陆军可以集中坦克部队突防,也能将大量的mbt33\35坦克部署在各机械化装甲集团军中,作为前线冲击的主力,撕碎德军和波兰部队的防御线。

    1942年的1月20日,经过长达一个月的角逐,西北军以巨大的优势轻易的粉碎了波兰和德国联军,将超过300万的波兰主力部队歼灭在卢布林战场上。

    这是一场根本不对称的战役。

    表面上的实力相近的背后,实际上是双方难以弥补的差距,除了在火炮上的实力相当,以及在陆军总员上的优势外,双方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1942年1月27日,西北军攻占华沙。

    波兰政府宣布条件投降。

    希特勒元首立即在波兹南地区建立了的波兰伪政府,但是意义不大,波兰的军事力量已经基本被击碎,剩余的部队也法对西北军构成任何危险。

    德军在卢布林战役中损失惨重,彻底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只剩下北方集团军群守卫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被西北军切割开,北方集团军群被彻底孤立和包围。

    卢布林战役的惨败,使得纳粹德军在短时间的半年内已经很难阻止大规模的进攻,法有效的反击西北军,以避免北方集团军群的被歼灭。

    严寒的天气使得纳粹德军暂时有了喘息之机。

    双方在2月份偃旗息鼓,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即便是在西欧战场,帝国在西班牙和伊比利亚半岛所组建的同盟联军也没有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蒙哥马利元帅负责指挥同盟联军,而刘赓云则离开西欧战区,南下指挥帝国非洲军部的作战,将意军驱逐出了北非。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这一时期,局势对德国已经非常不利。

    希特勒元首和德国国防部之间有了juliè的冲突,最终是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被勒令撤职,承担了所有战败的责任,希特勒元首亲自掌控着德国陆军,但这样的结果并不可能真正的改变战场上的危机。

    中华帝国正在以极高的速度疯狂运转,一切战争物资的筹集和生产都被置于国家最高层次,凭借帝国对亚洲的统治力和亚盟的安全同盟协约的捆绑,帝国可以源源不断而名正言顺的大量从亚洲抽调一切物资。

    在帝国的接近65%的城镇化人口,约有17%的人口实际真正属于工人,但这8000万工人已经足以改变世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只有200万至300万的工人,生产出来的商品却能改变整个世界,满足世界的需求。

    超过8000万的工人在和平时期是对整个世界的挑战和危险,他们需要极大的市场来满足自己的生产,维持生计和这个工业化社会的运转。

    在战争时期,如此巨量的工人则足以决定战争的形式。

    所有的铁路、空运和海运航线都是超负荷的运行,大量的军事物资被运抵前线,货币的作用是推动商品的流通,而商品一定需要消耗。才能继续产生市场。

    战争最为美妙的地方就是穷尽的消耗商品。

    这就是战争繁荣。

    战争繁荣的前提是货币的维持。以及足够的工业资源。

    帝国虽然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上的殖民地,却控制着整个亚洲的资源开发,并且能从澳大利亚、南美洲和非洲寻求多的资源支持。

    超过1200万的海陆空三军部队的背后,平均每一名士兵就拥有7名工人的生产能力。

    实际上。帝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几乎在维持整个同盟国阵营的军事物资的开销。如英国这样的工业大国。也将多的劳动力抽调到战场上作战,大量依赖战争债券向中国采购物资。

    战争结束后,宋皇帝和帝国中央政府根本不可能赦免英国的国债。即便战争结束,欧洲国家所要承担的债务,也足以让帝国牢牢控制住欧洲的经济命脉。

    在战争结束后,欧洲至少需要五十年的时间才能从帝国的经济控制中脱离出来。

    帝国并没有进一步的提升总兵力规模,除了在日本象征性的保留十万规模的驻军外,帝国将在日本的驻军大量撤销,由朝鲜军队负责维持在日本的占领。

    帝国将绝大多数的精锐力量都集中在东欧战场,通过支持英国、法国、西班牙的方式在西欧战场牵制纳粹德国,在巴尔干半岛派遣主力部队同塞维利亚联合,抵御德国、意大利及其仆从国部队的进攻。

    除了在南斯拉夫战场由于军力不足而陷入苦战,已经逐渐丢失了大半个塞维利亚王国的防御线外,在东欧战场,帝国近乎是将要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宋皇帝从一开始的布局中就并计划支持英法部队从西线危险到德国本土,他们的任务只是要收复法国,而帝国将从东线一路西进,最终独自占领德国,并且控制德国。

    通过牢牢的控制德国不断否决欧洲有可能出现的联合态势。

    寒冬来临。

    帝国迎来了这一年的春佳节。

    货币的超规模发行让帝国出现了一轮较为严峻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但是,帝国同时也处于一个明显的战争繁荣时期。

    高的就业率和逐渐提高的工资,加上中圆完全取代其他货币成为世界流通货币,帝国开始在春到来之前压制了这一轮的通货膨胀。

    帝国的经济总量正在向着美国两倍的规模成长,也就是这五年内的事情,人均收入的提高使得内部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帝国取代欧洲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市场。

    在这个时期,这是一种特殊的好事。

    正是这种特殊的条件使得帝国能维持着超过8000万工人的工业化社会运转。

    平均每20个人中就有3名工人.

    凭借亚盟的自由贸易条约,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可怕的工业国家,工业规模的扩大使得收入提高,国民自我保障教育的能力随之增强,随着国家进一步的发展,这个帝国就将在一个领先的位置逐步成长为先进的国家。

    正所谓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就是这样的道理。

    在工业生产水平和能力上,帝国已经超过英美,在科研实力和国家科研规模上,帝国也超过英美,而在国家现代教育和市场、工业的规模上,帝国则远远超过英美。

    按照中央政府的预估,大约在二十年后,帝国的人均收入逐步同美国达到同一个标准线,帝国的实力才将真正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美国三倍。

    同时,帝国的疆域也将真正的相当于半个亚洲,甚至多。未完待续……)

    .!q-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