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九 弟子可不仅仅只打算做一个县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三十九 弟子可不仅仅只打算做一个县令 (第3/3页)

四五,每两个人就有一个饿死,堪称人间惨剧。

    这一事实对照卢植之前的困惑,饥荒爆发的原因也就差不多摸索出来了。

    去岁,司隶各地和豫州各地的粮食收成一定很不好,但是地方官员欺上瞒下,把消息屏蔽了,以至于雒阳没有得到准确的消息。

    再加上去岁寒冬气温下降的厉害,人们维持生活需要的热量更多,粮食消耗速度更快,本就不足的粮食更加支撑不住了。

    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户们都把种子粮给煮熟吃掉了,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来年开春却保不住。

    勉强熬到三月,农户的存粮终于支撑不住,在春耕的关键节点,饥荒爆发了。

    战报可以骗人,战线骗不了人,司隶和豫州地处中原腹心之地,素来富饶,距离雒阳也非常近,可仍然闹出了那么大的饥荒,由此可见中央皇权的衰弱和地方主义势力的抬头。

    官僚系统的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夸大其词也是闹饥荒的重要因素。

    袁树有理由相信,饥荒爆发的最初,官府一定是想方设法遮掩消息,眼下若不是饥民太多以至于官府根本压制不住,闹饥荒的消息也根本传不到雒阳,根本不会让皇帝知道。

    现在桓帝刘志知道了,勃然大怒,下令三公和三公府的官员离开雒阳亲自奔赴各地赈济灾民,但是为时已晚,饿死的人是不会复活的。

    得知的消息越多,袁树的脸色就越差,再加上苏初和马然不断从弘农那边带来消息,卢植、十三太保和其他助农会的成员们也非常郁闷。

    现如今,弘农郡的粮价也开始飞涨,已经翻了两倍,还在继续上涨。

    主要原因倒不是天灾或者是饥民冲击啥的,司隶和豫州的饥民并没有大规模向关中迁徙,主要是朝廷从弘农调走了很多粮食去赈灾。

    便宜老爹袁逢也给袁树来信,说朝廷也计划从三辅之地征调粮食去赈济灾民,情况一旦不妙,出现灾民造反、冲击官府,甚至还要出兵镇压。

    袁树对此倒是毫不奇怪。

    自古以来老爷们赈济饥荒就是两手准备,一是用粮食,一是用刀,综合来看,在不少老爷眼里,用刀赈济饥荒的效果最好,一了百了。

    谁又在乎那些饥民们到头来也只是想吃一口饭呢?

    这帮老爷们但凡做点人事,甚至稍微拟人一点,都不至于让局面破败到这个地步。

    有了袁树的要求,最新的消息总是以最快的速度从弘农那边送过来,也得以让袁树等人知道关东那边的情况。

    三公巡视开始了,饿死的人也越来越多,饥荒越来越严重,不论投入多少粮食进去仿佛都是无底洞。

    最后还是太尉陈蕃提出应该遏制一下囤积居奇的商人,并且亲自诛杀了十几名囤积居奇的商人,开仓放粮,情况才有所改观。

    而由此,袁树和卢植等人也意识到了,这场所谓的饥荒到底有几分是天灾、几分是人祸。

    只是可惜了那诸多性命,在这充满勃勃生机的季节沦为饿殍,就那么死了。

    等时间到了五月,长安城粮价上涨的消息也传来了,五陵之地的粮价应声上涨,其中以平陵和安陵上涨最多,几乎翻倍。

    而粮价上涨的消息也进一步加剧了恐慌情绪。

    人们都被饥荒给吓怕了,被饿肚子的事情给吓坏了,一听到粮价上涨,立刻不要命的出门购买粮食。

    由此造成挤兑和粮价的进一步上涨,流言蜚语满天飞,什么百万饥民将要入关,粮食价格即将暴涨,各地粮食储存不足等等。

    各地官府为此焦头烂额,难以应对,甚至就连便宜老爹袁逢也难以应对。

    长安城因为人群聚集,更是各路流言蜚语的中心集散地,长安城的粮价为此被冲击的一浪还比一浪高,到处都是争抢粮食的人,还为此出现了踩踏、伤人乃至于死人的事情。

    在这一阵粮价上涨和疯抢粮食的滔天巨浪之中,唯有茂陵县的状况较为稳定,仿佛滔天巨浪中一块稳如老狗的礁石。

    倒不是说茂陵县的人素质有多么好,有多么的睿智、镇定,无惧流言蜚语。

    而是茂陵县有袁树这头幼年体神兽坐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