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集《瑜伽菩萨戒本》 (第2/3页)
为是染污的行为,所以为什么有的祖师会判得比较严格,因为他的加行是染污。蕅益大师比较强调「因为他意乐是清净」依止意乐的清净,换句话说他这样子做事实上增长他的菩提心,菩提心当然是一切功德的根本,他菩提心增长以后,对他成佛的速度是加快的,所以叫做生多功德,因为一切功德的根本在菩提心。
蕅益大师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加行上有所过失、在枝叶上有所过失,但是在根本上他依止菩提心,所以他的功德超过他的过失,对他的成佛速度是有加速的作用,所以叫做生多功德。这个地方是先说明开缘的理由跟开缘的条件,必须是善权方便,为利他故,而且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偶一为之。到底是在什么特殊的情况才能偶一为之呢?以下的第二科就正式的来说明:
壬二、别明不共戒相
癸一、杀生
子一、明杀生境
说明在身口七支当中,是在什么样的境缘之下才能开缘,这当中有七科,先看癸一、杀生。杀生的意思就是断绝有情众生的生命,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把这个有情众生的生命断绝了,就叫杀生。这当中有三科,先看子一、明杀生境界,就是所谓的少分现行,这种少分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这个地方说明杀生的情况,我们看戒文:
谓如菩萨见恶劫贼,为贪财故,欲杀多生,或复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复欲造多无间业。
这一段是说明杀生的一种特殊境缘。比如说菩萨亲眼看到一个恶劫贼,内心特别暴恶,而且是无惭无愧。这个恶劫贼,当然我们用一般的道理要劝谏他是不可能的,他不能以正常的道理来加以劝谏改过。
这个恶劫贼他为了贪求财物的缘故,准备要做以下的三件事情:第一个「欲杀多生」,他准备要去杀害很多的众生,比如说恐怖 分子要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安置什么炸药等等,他为了要得到这种财物,他准备要杀害很多很多的众生,很多众生可能因此而牺牲死亡,这是第一种境缘;第二个「或复杀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声闻、独觉、菩萨是三乘的圣人,就是说整个佛法的住持是有赖三乘圣人的住世,才能够使令佛法的光明代代的相传,所以这三种人的死亡会影响正法的住世,这是第二个,他有意要伤害三乘的圣人;第三个「或复欲造多无间业」,这个盗贼想要造很多的无间业,无间业有五种,就是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阿罗汉,乃至于破和合僧。
无间地狱的果报我们解释一下。无间在佛法的意思有五种的意思:
第一个是趣果无间,趣果果报,就是说造无间业的罪人,他临命终的时候,前一剎那死亡的时候,下一剎那马上受生,他没有经过中阴身,所以要超度是不可能,罪业太重了,所以他去得果报的时候是没有间断的;第二个是受苦无间,一般的地狱罪人在受苦的时候是局部的,可能是头部、或者脚部,无间地狱的罪人在受苦的时候,是从头至脚、从脚至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幸免,受苦无间;第三个是时间无间,他受苦的时间是没有休息的,每一个剎那每一个剎那都必须要承受痛苦的果报,所以叫做时间无间。
第四个是寿命无间,他在无间地狱当中,他的寿命是随死随生,比如说罪人被丢到油锅里面去炸,炸到肉都干掉了、死亡了、剩下骨头,这个时候春风吹又生,一阵春风吹过来,他那个骨头又长出肉、又活起来,活起来以后又继续炸,所以他的整个寿命是没有间断的;第五个是身形无间,身形无间就是说一人亦满、多人亦满,这个无间地狱的罪人,他自己感觉到所有的刑具都是在对他施设,比如说他同时感觉到他是在刀山、而且同时在油锅、同时在拔舌地狱,所有的刑具都是对他在施设。
换句话说,菩萨等于是看到众生的颠倒,他要去造很大的罪业,这就是这里所说的杀生的境界现前。
子二、明无染心
这个时候菩萨的内心是依止什么样的意乐?前面是讲外在境缘,这个地方是讲菩萨内心是怎么思惟这件事情,我们看戒文:
见是事已,发心思惟:我若断彼恶众生命,堕那落迦,如其不断,无间业成,当受大苦;我宁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菩萨意乐思惟,于彼众生,或以善心、或无记心,知此事已,为当来故,深生惭愧,以怜愍心而断彼命。
这个时候菩萨见到前面的三种境缘现前,他内心当中就深入的思惟,思惟当中具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我若断彼恶众生命堕那落迦,如其不断,无间业成,当受大苦」,这表示菩萨的智慧,他善权方便的因缘观现前,菩萨这个时候是依止很冷静的智慧观察,菩萨想:我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去断绝他的生命,这样子我可能就造了罪业了,我必须要受堕到那落迦这个地狱的果报;或者我第二个选择,我就如其不断,我就少管闲事,这个时候对方的无间业即将成就,当来要受无间地狱广大的苦恼。
所以这个菩萨他这个时候不是依止冲动,他很冷静的观察,他现在有两个选择,这两个当中都有些差别的因缘,这是第一个他去思惟因缘的智慧。第二个、他生起了大悲心,「我宁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这个菩萨因地当中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大悲心就触动了他的心,他想:我宁可在这个众生还没有造无间业之前把他给杀死,我来堕入到地狱,也不要使令众生堕入无间地狱受苦。他内心当中有一种「愿代众生受无量苦」的大悲心现前。到这个地方是说明菩萨对于这种境缘的一种思惟观察。
以下的第二段是说明菩萨所采取的行动。「如是菩萨意乐思惟,于彼众生,或以善心、或无记心,知此事已,为当来故,深生惭愧,以怜愍心而断彼命。」菩萨依止智慧跟大悲的意乐去思惟对暴恶的盗贼,他怎么知道这个盗贼要去做罪业的事呢?或者是以善心,善心就是菩萨的智慧、他的一些经验,他观察到这个盗贼要做这个事;或者是无记心,无记心 就是禅定的心中所引生的他心通,禅定当然是无记的,他或者是在禅定当中知道这件事。总之他知道以后,为了要当来故,为了要减免众生当来的痛苦,他以深生的惭愧心,不做功德之想、不以高慢心,以怜愍心而断彼命,换句话说,菩萨虽然造这件事情,他是一种自我牺牲。但是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很强调:菩萨做利益众生的事,他是以惭愧心,不能够以高慢心、或者做功德之想。
也就是说菩萨深自惭愧,因为他没有其它的方法来度化他了,他根本就别无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