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章 盐碱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九章 盐碱地 (第3/3页)

   其中有1.5亿亩盐碱地是具备改造潜力的,这也是国内不少农业研究机构在研究的方向。

    但是容易改造的盐碱地,并不是江淼的目标,他看中的盐碱地,是剩下的十几亿亩难以改造的盐碱地,因为耐盐碱耐干旱品种,可以直接种在这些盐碱地上,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土壤改良。

    哪怕有三分之一的盐碱地可以种植,这都是极其可观的突破。

    国内从国外进口的大豆规模,巅峰时期也就一亿吨左右。

    只要有三分之一的盐碱地可以种植,那种植面积就可以达到4.3亿亩左右,如果都种植DD28号,那亩产可以达到183公斤,4.3亿亩盐碱地就可以生产7869万吨大豆。

    加上国内本来就有的大豆产能,那几乎可以完全替代进口的份额。

    当然,完全替代进口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如果国内完全不进口,那全球大豆市场必然瞬间崩溃,到时候可不仅仅是阿美丽卡的农场主会损失惨重,南美洲各国和老毛子的农场主、农业公司也要跟着倒霉。

    更何况不进口大豆,就很难压低贸易逆差,这会让其他国家更加不愿意采购国内的工业产品,从而让全球经济进一步走向孤立和贸易保护。

    因此就算是江淼推出更加优良的耐盐碱大豆,估计种植面积也不会超过一亿亩。

    如果超过这个面积,必然需要减少超过2000万吨的国外大豆进口量,这必然只能削掉一部分地区的出口额度。

    这种影响会产生严重的连锁反应。

    本来别人只能靠出口农产品、矿物来赚钱,现在一下子又砍掉一个每年上亿吨的大宗商品进口,别人没有了外汇收益,自然没有钱来进口工业产品。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官方会考虑到全球经济的大局,江淼的新品种大豆只会成为战略储备技术,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全力推广种植的。

    估计会先种几千万亩,趁机压一下四大粮商ABCD的嚣张气焰,打压一下大豆的价格,然后继续维持大豆的进口规模。

    没有办法,国内的工业产业链太可怕了,几乎覆盖了全部的工业产业种类。

    这种情况下,必须保证工业产品有足够的市场来消化这些产能,因此必须控制好贸易逆差的规模,避免其他国家太穷。

    不然年年几十亿、几百亿的贸易逆差,人家又不是阿美莉卡,可以开核动力印钞机放水,肯定会有受不了的一天。

    维持进口规模,就是一种平衡贸易逆差的手段。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