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兴王世子 (第2/3页)
毕竟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出现过!
南宋权臣史弥远就因为太子赵竑过早表现出要除掉他的态度,而在其成为皇帝之前将其废掉。
虽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很难再有史弥远这样的权臣,但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人因为他过早展露出不让人喜欢的政治态度,而宁肯冒着别的风险,也要让他做不成皇帝。
总之。
只有他拿到正德皇帝正式让他继承大位的遗诏,他才真的在并非铁板一块的统治阶层内部,具有拉拢一部分贵胄官僚为自己基本盘,承认自己是君主的资格!
而眼下能决定朱厚熜是否顺利成为皇帝的人物就是杨廷和。
这个因为是正德老师而受正德敬重,又承弘治遗泽,在后宫和士大夫群体中颇有声望的内阁首辅。
偏偏杨廷和还是以理学为信仰的保守党。
所以,这些年,朱厚熜和历史上的嘉靖一样,表现的很低调,甚至刻意做出一些迷惑杨廷和和他的拥趸者的行为。
为此。
他从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后,就一直在王府内认真学习程朱理学,严守程朱理学要求的礼仪规范。
后来。
他更是常常接济贫困士子,兴办义学,勤俭持家。
除此之外。
朱厚熜甚至还以朱子撰文写诗以立言,在日常生活中也刻意伪装得很节俭,明面上每日只餐两顿,且每顿不超过三个菜,四季常服也只做八套。
而见外人时,他里面更是只穿布衣。
如此一来。
天下人皆知他笃学礼士,宽厚勤俭。
正因为朱厚熜表现的礼儒崇理,再加上他又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宗藩,所以文官们让他兴王府的禄米也被拖欠扣留的很严重,甚至比别的宗藩还要严重。
因为按照大明的财政制度,在宗藩禄米发放这块,一直都是由地方文官直接从税收存留中直接拨付于当地宗室。
甚至,禄米是本色拨付即拨粮食,还是折色拨付如折银折钞,都是由地方文官们确定,然后奏请皇帝同意。
具体而言,就是地方文官在地方收上税粮后,税粮会被分成起运和存留两部分,起运的部分会运抵京师各仓,而存留的部分,则用来发宗藩禄米和官俸以及生员廪食等。
也就是说,宗室禄米的发放权力在地方文官们手里。
而一般情况下,地方文官们会根据境内宗藩好不好惹,来决定是拖欠禄米发放以索贿,还是足额准时发放禄米,或者说找别的借口直接不发。
自然。
藩王越是仁厚要名,被拖欠的禄米自然就会越严重。
藩王越是蛮横不要脸敢闹事甚至不惜把官司打到皇帝面前,文官们反而越不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