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3/3页)
象触目惊心蝗灾的严重程度远超所报。】清歌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震惊和忧虑。她知道这场蝗灾的严重程度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也给百姓带来了更加深重的苦难。
【面对这样的情景那些关于粮食存量的说法又怎能让人信服?】清歌心中暗自思量。她知道,在这场灾难面前,任何关于粮食存量的说法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百姓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关怀,而不是空洞的承诺和谎言。
太宗和清歌一行人继续前行着,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期待。他们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很艰难,但他们也坚信着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他们要为百姓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一个充满希望和幸福的美好未来。
有些官员啊,他们全然不顾太宗皇帝免税的旨意,要么偷偷违反,中饱私囊;要么虚报粮食储备,只为给自己捞取功劳。他们的这些行为,就如同蝗虫一般,肆意地啃食着百姓的生计,让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看到这样的情景,就连李清歌这样一位性格淡泊、不问世事的女子,心里也忍不住泛起了嘀咕。她叹了口气,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地说道:“作为一国之君,我真是惭愧啊。没能早点到民间来看看,害得百姓受这样的苦。”她的声音虽然轻柔,但却透露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太宗皇帝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要多进行微服私访,亲自了解民情,绝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他深知,只有老百姓安定了,国家才能安定,这个道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一行人继续往前走,突然看到前面有一片麦田。那麦穗长得特别饱满,虽然还没完全成熟,但晒干了也能吃,应该能解燃眉之急。房玄龄等随行官员看到后都很奇怪,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李清歌默默地看着那片麦田,心里琢磨着:“可能是这里的租税太重了,老百姓交不起,所以才没人收割吧。”她想到,虽然太宗有免税的命令,但天高皇帝远,那些贪心的官吏可不会都听话。自古以来,这样的贪官就不少,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从百姓手中榨取每一分钱。看着这满地的麦子,李清歌不禁为老百姓的艰难生活感到惋惜。
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位老翁。老翁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看到他们一行人后,叹了口气问道:“你们也是来逃难的吗?再往前走也没用,这里没粮食了,还不如去京城找条活路。”说完,他又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和绝望。
太宗皇帝听到李清歌之前的分析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走上前去,关切地问老翁:“这麦穗长得这么好,怎么没人收割呢?”老翁再次叹了口气,咬牙切齿地说道:“你们这些外来人不知道这里的苦啊。麦子虽然好,但租税重得跟山一样。收了也白收,全都要交给官府,老百姓自己一点都留不下。还不如大家一起饿着肚子算了,省得白忙活一场。”说完,老翁的眼中流露出了深深的痛恨和无奈。
太宗皇帝一听就火了,他握紧拳头,怒斥道:“圣上已经下了明诏免税了,怎么还有人敢违抗!”他的声音响彻云霄,透露出无比的愤怒和决心。老翁又叹了口气说:“这里有个顺口溜:‘庞相寿,会做官,到处敛钱,连生孩子都要收税。’简直是无法无天了!”说完,老翁的眼中满是泪水,他似乎已经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心。
太宗皇帝气得拳头都握紧了,他发誓一定要除掉这些贪官污吏,为百姓伸张正义。李清歌在心里暗暗想道:“庞相寿?我记得他以前是在京东做官的,还是太宗的老部下呢。怎么现在变成这样了?”她想起历史上的种种教训,不禁感慨万千。她深知,权力的腐败往往是从内部开始的,而这些贪官污吏就是国家肌体上的毒瘤。
老翁劝他们一行人还是回去吧,免得惹出什么事端来。但太宗皇帝却坚定地表示,他一定要为百姓做主,除掉这些贪官污吏。他安慰了老翁一番,然后让房玄龄拿出钱和粮食来送给老翁。老翁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拜谢。太宗皇帝亲自扶起他,鼓励他要坚强地活下去,期待着太平日子的到来。
李清歌看着这一幕,心里暗暗称赞:“太宗真是仁德之君啊!他比那些只会在朝堂上拍马屁的家伙强多了。如果他再明智一点,别老是缠着我这个闲人就更好了。”虽然她嘴上这么说着,但心里却对太宗皇帝充满了敬意和钦佩。她知道,这位皇帝是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的,他一定会带领大唐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
随着一行人继续前行,他们看到了更多因为贪官污吏而受苦受难的百姓。每看到一幕这样的情景,太宗皇帝的心中就更加坚定了他要除掉这些贪官的决心。而李清歌也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希望这位仁德的皇帝能够成功地实现他的诺言,为百姓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他们走到了一个村庄,只见村中的房屋破败不堪,百姓们面黄肌瘦,眼中满是绝望。太宗皇帝心痛地问道:“这里的百姓怎么生活得如此艰难?”一位村民走上前来,哭着诉说了他们的遭遇。原来,这里的官吏不仅不免税,还额外加征了许多苛捐杂税。百姓们实在交不起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田地荒芜、家园破败。
太宗皇帝听完村民的诉说后,眼中满是怒火。他立刻下令将那些贪官污吏捉拿归案,并严惩不贷。同时,他还命令随行官员将带来的粮食和钱财分发给百姓们,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百姓们看到太宗皇帝如此关心他们的疾苦,纷纷跪倒在地感谢他的恩德。太宗皇帝亲手扶起他们,深情地说道:“是朕的过错让你们受苦了。以后朕一定会更加关心民间疾苦,绝不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李清歌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她深深地被太宗皇帝的仁德和决心所打动。她知道这位皇帝是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的他一定会带领大唐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同时她也为自己能够跟随这样一位明君而感到庆幸和自豪。她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唐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不知何时能抵达那遥远的目的地,肚子到现在还空荡荡的,一粒米都没沾过,再加上这天热得跟蒸笼似的,汗水如瀑布般从额头滑落,真是难受极了。这趟行程的体验,简直比跋涉在无尽的沙漠中还要糟糕。
……
太宗心里头对李清歌那点小动作可不满意了。虽然他贵为皇帝,但老被这年轻人轻视,也是挺无奈的。每当李清歌以她那不羁的态度对待他时,他的心里就像被针扎了一样,隐隐作痛。但好在这些想法都只是他心里头的嘀咕,要是让外人知道了,那可真是有损皇家颜面啊!
为了赶紧到达目的地,大伙儿都拼了命地赶路,马儿跑得飞快,仿佛也在逃离这酷热的天气。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前面总算出现了一家客栈,招牌上写着“客来投”,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应景。
“这一天下来,累得跟狗似的,正好进去歇歇脚。”太宗看到这店名,忍不住笑了,脸上的疲惫仿佛也减轻了几分。
“对!”“进去休息会儿吧。”房玄龄和魏征也跟着附和,他们的脸上也写满了疲惫,但看到客栈就像是看到了救星,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大伙儿都坐稳了,等着上菜。客栈内,几张破旧的桌子歪歪扭扭地摆放着,墙上挂着几幅褪色的画作,显得有些萧条。但此时,对于这群疲惫的旅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避风港。
不一会儿,菜上来了,但都是素菜,而且每盘的分量都少得可怜,有的还被虫子啃过,看起来让人毫无食欲。
“唉,本来还想着能大吃一顿呢,结果就这样了。”一位随行官员抱怨道。
“这饥荒年头,大家都不好过啊。”另一位官员也感慨道。
李清歌心里暗暗吐槽:“这小二也真是的,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宫里来的人哪受得了这个。”但她这人随和,虽然惊讶,但也没表现出来,只是轻轻地皱了皱眉头。
“小二,你们这儿没肉菜吗?”太宗面色如常,问了一句,但眼中却透露出一丝期待。
“要是想吃肉,咱们现做。”小二连忙回答,脸上堆满了笑容。
“那就快去做吧!”太宗挥挥手,对桌上的素菜有点失望。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肉类的渴望,这渴望如同烈火般燃烧着他的内心。
没过多久,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一盘“烤肉”端了上来。和素菜不同,这盘肉分量足,满满当当的,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可大家仔细一看,都惊呆了,原来这盘子里装的不是别的,正是宫里最近传出来的可以吃的蝗虫。
“这唐朝的消息传播得也够快的。”一位官员小声嘀咕道。
“饿极了,啥都得尝尝。”另一位官员也附和道。
“李世民想干大事,这路还长着呢。”李清歌心里嘀咕着,但她并不在意,自顾自地夹起蔬菜吃起来。她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仿佛是在品尝着世间最美味的食物。魏征瞪着她,好像觉得她这样做不合适。但李清歌浑然不觉,自得其乐。她和太宗相处久了,知道太宗肚量大,不会为这点小事计较。她相信,大唐的盛世指日可待。
太宗心里想:“这小子还挺懂我的心思的,幸好我够大度,而且她有才,不然早就严惩不贷了。”他对李清歌的放纵,其实已经有点过头了,但他却乐此不疲。在他心中,李清歌就像是一股清新的风,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小二看蝗虫没人动,以为大家不喜欢,就过来解释:“客官别见怪,现在饥荒严重,粮食少,菜的分量自然就小了。要是去别的地方,可能还不如这儿呢。这蝗虫是从宫里学来的做法,虽然样子不好看,但味道还是不错的。现在特殊时期,没什么肉可以喂家禽,要吃肉的话,就只有这两种:蝗虫,其实是挺好吃的;还有一种叫十香肉,不过……”说到这儿,小二的脸色变得不太好看,仿佛提到了什么禁忌的话题。
“十香肉?没听过,说来听听。”太宗觉得好奇,就问了。他的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仿佛想要揭开这个世界的所有秘密。
“客官您是刚到这儿不知道,现在这世道乱得很,有些黑店就用人肉做十香肉。”小二的声音低沉而颤抖,仿佛在说一个恐怖的故事。
太宗听完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象着那些无辜的人们被残忍地杀害,然后变成餐桌上的食物,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人性本善,怎么会沦落到同类相食的地步?这和野兽有什么区别?他紧紧地握住了拳头,仿佛想要抓住那些残忍的凶手。
小二看出太宗的不悦,又说:“客官您别嫌弃,这是我们小店能拿出手的最好的了。其他的虽然也有,但物资紧缺,难以满足。”他的声音充满了无奈和歉意,仿佛也在为这个世界的不公而感到悲哀。
“我明白了。”太宗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的心中充满了沉重和忧虑,但他知道,他不能倒下。他是这个国家的君主,他要为他的人民负责。他必须坚强地面对这一切,带领他们走出这个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