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9章 这晋王到底是要干什么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9章 这晋王到底是要干什么啊?! (第2/3页)

“贼道,你蛊惑民众冲击官府,劫掠同为穷苦大众的庶民,我自当难以顺从,而今王师将至,我还是劝你早早归顺朝廷吧。”

    话说到这里,张正隽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你本为大周将士,见我大势而来,乞降而受我重用,如今又向朝廷投降,他日朝廷大势又去,像你这样两面三刀的人怕是又要投降,你这等反复无常的小人,你会落得什么好下场?”

    朱敬脸色顿时通红了起来,但是又说不出来什么话。

    张正隽通晓人性,自知现在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可他也见不得别人能落着什么好,几句话下来,他朱敬就要被钉在耻辱柱上,就算有什么荣华富贵,那后世人的口中都要唾弃他是一个小人。

    楚世昭望向朱敬,慨然道:“大丈夫为国而终,便是一等一的死法,他辱你,将军更应知耻而后勇,有朝一日,为朝廷尽忠,便是洗刷骂名的机会。”

    说到这里,楚世昭又朗声开口道:“我知百姓苦,近些年来粮食收成不足,难以为继,诸位为了活命,不得不出此下策。”

    “本王到东南,一是为了平定叛乱,二是为了安定社稷,三是督查南方。”

    “因为饥饿而叛乱,这是国家的不公,但是朝廷也派遣了官员前来赈灾,诸位没有吃到赈灾的粮,那就是有奸人作祟,本王到了此地,就是来为诸位谋公道的。”

    “本王有解决问题的决心,但也想要看到诸君的诚意。”

    刚刚来到城内的桓盛听到楚世昭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顿时心中一惊。

    叛乱就是叛乱,不能因为百姓是饥饿叛乱,就能说他们是无罪的,楚世昭这番话,这是在为叛军开脱。

    但,也正是楚世昭的这番话,还有反抗余地的义军在挣扎的过程中,最终都放下了武器。

    楚世昭立刻收编了这批义军,令桓盛立刻清查这些义军的户口,人口来源。

    首要之事,是将首恶处死,否则的话,叛乱永无休止,张正隽和他那批教唆义军起事的信徒,被桓盛斩首示众。

    次要之事,是切实解决叛乱的起因,楚世昭先前说过要彻查赈灾不及时的问题,这是给这一场百姓起义的源头买单。

    为君者,要使人信服,尤其是楚世昭说了这样的事情,那他就一定要做,哪怕是做给别人看。

    朝廷到底赈灾没赈灾。

    这件事情,是真赈灾了,永晋帝用内帑的银子拨下的款,而楚世昭查了查账目,发现永晋帝拨了款,但是地方上没有收到。

    也就是说,赈灾的银子在长安就不见了,路上运过来的赈灾粮,全部都是陈仓而烂的臭米,其中还混了沙子,根本吃不得,地方上的赈灾官员也是拿着往年囤积的粮食,一点点赈灾,但完全够不上饥饿的百姓所需。

    真想追查下去,那要查到户部的头上去。

    楚世昭只能先停止查案,满足这些灾民、流民百姓的日常所需,以免再度生变。

    他向地方上的豪强士族征纳粮食,皆从官给。

    以朝廷的名义,向这些豪强士族购买粮食,承诺到时候朝廷会给他们正常买粮的银两。

    随后,楚世昭先拿出一部分粮食,满足灾民、流民三日内的正常吃食需求,继而提出‘以工代赈’的方略,将灾民、流民投入地方建设和生产力恢复的事业上。

    毕竟这些粮食,都是通过楚世昭的兵马,官府的‘公信力’买到的,楚世昭也不可能说不将这些粮食还回去,所以灾民、流民的生产对于楚世昭来说,是保持生产守恒的。

    不然,就是朝廷单方面在输血。

    张正隽叛乱的地方,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粮价问题,百姓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也没有办法生存,一个就是在土地兼并的情况下,百姓其实种地也是给豪强大族种地,生产力难以有效恢复。

    给别人种地,被大族剥削,肯定是这些百姓不乐意的事情,不然也不会一应就和,尽起叛乱。

    楚世昭向有粮的大族豪强买粮,以朝廷的名义,不论是地方的官员,还是地方上的商人,你敢对朝廷坐地起价吗?

    你给楚世昭开一个超乎正常价格的粮价试试看。

    粮食由官方来买,再以平价或者低价卖给百姓,甚至是赈灾受灾的百姓,那么吃食的问题,粮价过高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