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中国文学》上门,要赚外汇了吗? (第2/3页)
漫一点没事,但涉及到工作就比较严肃了。
毕竟她们是少数的几个对外刊登的杂志刊物,容不得马虎。
这也算是一种外交,外交无小事嘛。
拿着报纸一路回到办公室,脚步匆忙,好在没有碰到叶君健主编。
这个老头子可太严厉了。
回到座位上的张黎翻看起最近的新闻,尤其是《文艺报》,最近这段时间她一直忙着对接工作,倒是落下了一些新闻。
一份份看来,当看到十号这天的《文艺报》时,张黎光是看到这个标题,就忍不住心头一跳。
当之无愧的儿童文学大师,未来已来。
张黎心中很是好奇,这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连儿童文学大师都出现了。
张黎有些懊悔现在才吃到这个瓜,这都过去三天了。
说起到儿童文学,她心中倒是浮现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程开颜。
这也是她唯一认识的儿童文学作家。
他们是在儿童节的时候,儿童文学杂志社和朝阳的青年服务队去儿童福利院的时候遇到的。
印象中那个年轻人很有趣,故意等所有人离开后,跑回去捐了几百块钱。
正是这个插曲,让张黎对这个程开颜很是欣赏。
从福利院回去后,张黎立刻看了他的几篇代表作,从头到尾,一篇不落。
她最喜欢的还是处女作《夜晚的潜水艇》,能清楚看到其中满满的天赋与铮铮孤傲。
“说起来程开颜的儿童文学作品相当不错呢,没想到现在又出了个儿童文学大师来……”
心中思绪一闪而过,张黎喝了口水继续往下看去,很快她就在文章中看到了程开颜的名字,不由心头一跳。
忽如其来闯进眼睛的名字,差点让她一口水喷了出去,险之又险的才憋住。
“我去……还真是他!”
真的是他,都成儿童文学大师了?
而且因为一篇划时代的论文《儿童文学三大母题》……
就在她震惊之时,身后一黑,一个年轻女人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张你可算来了,主编找你呢,你这一期单子交上去没有。”
张黎看了眼是同事小许,连忙打开抽屉,一张写着书名的单子出现在眼前,“还没呢,不是不急吗?”
所谓的单子,就是翻译书籍名单,用作刊登备选。
由于《中国文学》作为唯一一个,对国外刊登国内文学作品的杂志,涉及到对外影响,创立之初就确定为选刊型刊物,很少接受投稿。
基本上是从当时国家级和地方级主要刊物上面选择一些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影响的、艺术性较高的、获奖的文学文艺作品,再由译者翻译成外文发表。
最初以年刊形式出版,后改为半年刊、季刊、双月刊,最终在1959年改为月刊。
但即便是月刊,作品刊登也不容易,至少需要提前数个月,甚至数年翻译校对作品才能进行刊登。
因此在种种原因下,导致了《中国文学》对刊登作品的质量把控相当严格。
往近的说,刊登的作品有杨宪溢先生和他的英国人夫人戴乃迭历经二十五年翻译的英文版《红楼梦》在1978年刊登,同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往远了说有茅盾先生的《春蚕》《秋收》《残冬》等作品,被主编叶君健翻译成英文刊登在《中国文学》上。
“现在开始催了,你还是搞快一点,搞好了提交到主编那里。”
小许摇摇头,建议一声随后离去。
张黎一个人坐在办公桌上陷入沉思,她眼里盯着书桌上的那份报纸,以及手头上那张单子。
于是乎,心中一个念头浮了上来。
“推荐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何?”
……
挣扎几分钟后,张黎将填上了程开颜的两部儿童文学作品,随后拿着单子去主编办公室找主编。
“咚咚咚……”
“请进。”
办公室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传了出来,张黎推开门走了进来。
眼前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坐在办公室里,处理着公务,这位是主编叶君健,文学家,翻译家。
“小张来了,你推荐的单子呢?”
看到张黎进来,叶君健主编抬眼,挥手道。
“请您过目,主编您知道程开颜吗?”
张黎走上前去,将单子递过去,随后问道。
“程开颜?当然听说过,就在这几天,他可是掀起了不小的阵仗,儿童文学大师呢……”
叶君健笑着点点头,说到后面忽然意识到什么,有些惊讶的看她说:“你想推荐他?”
“嗯。”
“嘶……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的确很了不得,尤其是儿童文学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