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蒋风:年轻一代第一人! (第2/3页)
轻老师抱歉一声,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不要紧,没听说就没听说。”
蒋风教授拉住小方,摇摇头,不欲多言。
三人一直等到十二点半,办公室门外的走廊上,终于传来声音。
正是严主任来了。
“严主任,杭州大学的蒋风教授来了,说是受到您的邀请前来审核论文的。”
年轻老师起身说道。
“这么快!?”
严主任有些惊喜,连忙上前和蒋风握手,“你好你好,我是邀请您过来的编辑严家炎。”
“蒋风,感谢您的信任。”
蒋风笑了笑,感受到了对方的热情。
“我也是从我们中文系的系主任季镇淮口中得知您的,况且您可是儿童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不找您还能找谁。”
严主任夸赞道。
这段时间,他也搜集了不少的资料,知道这位蒋风教授的不少信息。
可以说这位在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堪称陈伯吹,方卫平那些老一辈学者之下的第一人,邀请蒋风来审核程开颜这篇论文再合适不过。
二人寒暄片刻,严主任给二人安排好住宿和吃饭的问题,那位年轻的老师就带着小方去休息了。
这时候蒋风止住话题,“好了就不多聊了,我们还是看看这篇母题论文吧,我在火车上可是期待很久。”
“那就蒋教授跟我过来吧,请。”
严主任莞尔一笑,这位蒋教授果然有学者之风范,心心念念的就是这篇论文,要不然也不会千里迢迢从浙江来到BJ了。
二人亦步亦趋的走到办公室里靠窗户的一个座位,严主任在一摞文件中翻出那篇论文递过去,
“蒋教授就在我的座位上看吧,时间不紧张,另外在办公室里您大可以随意一些,有什么要求可以找刚才的老师即可。我这边还有点事就不多待了,我们明天中午再见。”
蒋风接过论文,点了点头,“放心,我尽量加快进度。”
目送着对方离开,蒋风坐在凳子上,打起万分精神看起了论文。
大概有几百页的样子,很厚。
“倒不像是论文,反倒是像一本书了,希望这篇论文不会让我失望吧。”
蒋教授摇摇头,往下翻看起来。
文章在摘要中说:本文选择以母题为元素,有助于探寻各个母题的独特意义和审美特征,从而全面把握文学作品。
将儿童文学划分为爱,顽童,自然这三类母题,这不是为了比较三者之间的高低优劣,而是为了深入理解不同种类的作品。
在三大母题的分类原则基础之上,本文将构建一个完整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与批判的框架,辅以其他儿童文学理论……
“爱,顽童,自然?这三类母题,的确能涵盖许多作品。”
“这里的运用母题这一思路对现有儿童文学作品划分,的确是一个相当惊艳的事情。”
蒋风单手搁在桌子上,陷入沉思。
还是继续往下看。
母题是什么呢?
母题是文学和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文学作品、艺术作品、音乐作品或其他文化表达中反复出现的元素或主题。
这些元素可以是具体的图像、符号、情节、主题、场景、人物类型或任何其他显著的特征,它们在作品中承担着传递特定意义、情感或信息的作用。
美国学者斯蒂·汤姆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就有一段定义,他说:“一个母题就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维持存在于传统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必须具备某种不寻常的,动人的力量。”
文学理论中,母题通常用来指代那些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普遍性主题或模式。
说白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变相的“套路”。
如“爱情”、“死亡”、“战争”、“成长”等普遍的人类经验。
象征性的:如某些特定的物品、动物或自然现象,它们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相似的象征意义。
叙事性的:如“英雄之旅”、“悲剧”、“喜剧”等叙事结构。
……
毫无疑问在儿童文学中,母题尤其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传达适合儿童理解的复杂概念,同时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认知发展。
蒋风教授一边看,一边拿着笔在纸张记录写下一些文字,精神振奋不已。
这一发现,就足以让他这次路程“回本”。
显然这位名叫程开颜的作者,为了降低阅读的理解难度,特意做了许多解释。
“哗啦~”
往下翻动一页,正式进入到论文正文。
第一节中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