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4章 北国剧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4章 北国剧社 (第2/3页)

庆兰陡然被点名,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这你都能忘记?!不好意思程老师,我们掉在社团了,能不能请您去……”

    “没事,正好我也打算出去转转,呼吸新鲜空气。”

    于是乎,程开颜就这么被连哄带骗的跟她们走了。

    北师大的社团活动室都被安置在一间老楼中,距离图书馆七八分钟的路程。

    现在还是上课时间,众人抵达活动室的时候,幽深的走廊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寂静的可怕。

    映入眼帘的房门上用铁钉钉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北国剧社四个大字。

    众人走进活动室,面积要比程开颜想象中的要大很多。

    可能有一个半的阶梯教室那么大了。

    映入眼帘放置服装的衣柜,桌椅,甚至前方还有一个用木地板搭成的小型舞台。

    “还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程开颜尽收眼底,惊讶道。

    本以为会是一个小破屋,没想到还有模有样的,不要将现在和后世高校里那些话剧社相提并论,很多学校的话剧社就连服装都凑不齐,东平西凑才勉强能够表演,但表演呈现出来的效果自然不会太好。

    “那当然,这些都是我们社团的社员和老师一点点积累布置起来的,其他社团都羡慕我们的社团活动室,又大又漂亮。”

    柳社长挺起胸膛,自豪的说。

    在活动室参观了一圈,程开颜也在众人一言一语中回忆起,关于北国剧社的事迹。

    北师大的北国剧社虽然只是一个业余的学生戏剧社团,但在历史上,可是创立了两个“第一”。

    新时期第一个高校学生戏剧团。

    第一个被写进中国戏剧史的当代学生业余演剧社团。

    在校园戏剧日渐复苏和蓬勃发展的时期,北京师范大学的“北国剧社”应运而生。

    剧社的创办者之一黄会林老师用“仰慕田汉老,追踪南国社”这十个字,精辟地概括了剧社的创办渊源和宗旨。

    北国剧社的成长和一些伟大的戏剧界前辈紧密相连,剧社成立伊始,曹禺、欧阳山尊等老艺术家都曾亲自题词庆贺。

    后来曹禺先生曾送给北国人的两句诗“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成为每一个社员的座右铭和北国剧社的灵魂。

    八九十年代在北国剧社的影响下,大批校园戏剧团体纷纷建立或恢复,并创排了大量剧目。

    北国剧社的发展和壮大,开新时期非艺术类高等学校学生较大规模业余演剧风气之先河,并掀起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学生业余演剧的浪潮。

    当然现在的北国剧社还只是个小虾米,没有黄会林老师在,学生们连剧本都拿不准。

    程开颜在话剧社中转完一圈,坐下歇息。

    柳社长吩咐人去烧水,然后拿着两个小本子递了过来,“程老师,这些是我们社里成员写的剧本,一共两个。”

    两个?

    两个还要纠结?

    感觉有诈。

    程开颜心中咯噔一下,脸色平静的接过来打开,映入眼帘的第一个剧本就是《白雪公主》,第二个话剧则是经典话剧《威尼斯商人》。

    粗略的看了下,第一个感觉就是很粗糙,对话的句子口语化严重。

    众所周知,话剧话剧,最重要的就是对话。

    通过演员的对话,将主题和情绪,以及矛盾传达给观众。

    程开颜又翻了翻另一个本子,也是差不多的毛病。

    一整个话剧社就这两个本子吗?我怕不是上当了吧。

    程开颜摇摇头,这时身侧,一阵如兰似麝般的冷香,若有若无的在鼻间晃动,转头一看发现是赵瑞雪。

    她手中捧着一个玻璃杯递了过来,脸色平静的说:“喝茶吧,程老师。”

    “谢谢。”

    程开颜盯着女孩的眼睛看了几秒,心中有所猜测。

    但没有多语。

    她或许看过《情书》,或许没看过,但这些都与程开颜无关。

    如何抉择是赵瑞雪自己的事情。

    “嗯。”

    女孩见他对自己生疏的称呼并无反应,便淡淡的点了点头。

    随后自顾自的坐到和程开颜身旁,只是中间隔了一个位置。

    只是他低头看着剧本,好像没有发现。

    过了一会儿,柳社长有些坐不住了,轻轻敲了敲桌子,“程老师,您觉得这两个本子怎么样?哪个好一些?”

    “威尼斯商人好一些,毕竟是莎翁的戏剧作品,经典程度和文学性远超白雪公主,只是受限于创作者的水平不足,对话生硬得很,我建议你们还是重新写剧本吧。”

    “可是月底就要演出了啊,现在换好像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