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三章 晚安清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三章 晚安清尘! (第2/3页)

了—」

    「稚虎啊,你这以盗制夷之计,真是帮了老夫的大忙。洋夷已经自顾不暇了田义很是高兴,越发喜爱朱寅。这个侄女婿,没白认。

    朱寅听到田义的话,显得很有兴趣,似乎是才知道。

    田义万万想不到,这件事从头到尾就是朱寅策划的。

    不但是他策划,他甚至亲自率军出征。

    朱寅还知道南洋的最新消息。他和岱山岛每个季度都会用密码文通信。而吕宋岛上,去年就布置了华侨为眼线。

    最多三个月,他就能知道吕宋的消息。

    如今的吕宋,洋人果然已经卷土重来。西印度殖民当局为了报复土着对白人的屠杀,调遣了几十艘战船,数千洋兵,攻打吕宋岛上的「马尼拉王」塔朵阿撞。

    塔朵阿撞因为有自己支援的武器和金银,又有自己指点的战术,成为吕宋反抗军首领,联合数万土着,和洋兵厮杀。

    同时,西印度当局认定大盗林道乾是曾经攻陷马尼拉城的敌人,也分兵攻打林道乾。

    林道乾无法辩解,乾脆联合土着,在吕宋岛和洋人死磕。

    虽然洋兵火器犀利,训练有素,还有天竺仆从兵,可土着和海盗人数众多,

    声势浩大,洋人也占不到便宜。

    如今的吕宋,已经打出狗脑子了。

    再过几个月,等到西班牙无敌舰队大败的消息传回来,西班牙不但被迫中止远征大明的计划,就是马尼拉的侵略军也失去了支援。

    到时,靖海军就能摘桃子,将吕宋收入囊中。

    那麽,吕宋的几万华人移民,也就到手了。

    一环扣一环,一步看三步。

    田义不知朱寅心中所想,但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

    因为他去年交纳了上千万两的抄家银子,皇帝对他更是信重,为了赏赐自已,准备调自己回京,取代张鲸,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原本他以为,最少还要四五年,才有可能出任掌印太监。

    可是这上千万两银子交上去,今年秋天他就要入京担任司礼监掌印。

    他在南京最多只能再待四个月,九月底就要动身。

    朱寅忽然想起徐渭的战略计划,对田义说道:「姑父,陛下愿意招安舟山海盗麽?」

    田义果然摇头,「皇爷说,海盗就是喂不饱的白眼狼,总是降而复叛,拿了钱就翻脸,不可招安,不可信任。」

    朱寅道:「既然如此,孩儿以为,朝廷该在舟山本岛恢复县制,迁移百姓上岛屯田驻防。如此一来,就能夺取海商走私之利,每年可收大笔税银啊。」

    「哦?」田义神色沉吟,「此事很多朝臣必然反对,可的确能增加商税。」

    朱寅进言道:「何止增加商税?若是恢复舟山建县,移民上岛屯田捕鱼,也能巩固海防,抵抗海盗啊。还能遏制走私,岂不是一箭三雕?」

    田义想了想,觉得若是有人上奏恢复舟山县制,皇帝为了商税,多半会同意可是反对者必然很多。能不能迁民上岛丶恢复县制,就看皇帝是否坚决,压下反对的声音。

    「稚虎难得有为国谋划丶为君分忧之心。」田义点头赞许,「恢复建县,移民上岛,的确是一箭三雕的好事。老夫会联合赞同此策之人,一起上奏陛下。」

    田义和朱寅交往越深,就越惊叹朱寅的天资。

    这孩子如今只有十一岁,可和他谈话,就像和其他官员对话一般无二。

    当真是天生夙慧就算田义再老道,也想不到这是徐渭利用朝廷输送人口的「毒计」。

    当然不是田义蠢。他哪里知道,所谓舟山海盗就是朱寅的部下?

    他也不知道,朱寅已经给海瑞写信,建议海瑞上奏皇帝,恢复舟山县制,移民上岛。

    朱寅说完了这件事,又想到另外一件事,说道:

    「姑父大人,我今日听说,苏州府今年大旱,开始出现瘟疫了。万一瘟疫爆发,姑父身为南京留守,责无旁贷啊。」

    宁清尘听到「瘟疫」二字,顿时一个激灵,黑宝石一般的眼晴立刻盯着朱寅。

    田义眉头一皱,老神在在的坐在太师椅上,缓缓说道:

    「瘟疫会大作?大明两京十三省,捺下葫芦浮起飘,可谓无年不疫。要说江南会出现大疫-—-有点杞人忧天了。」

    朱寅当然不会就此放弃,继续说道:

    「姑父,我听说来南京逃避瘟疫的人越来越多,明显和去年不同啊。还有,

    天气反常必有邪气。今年夏天更热,入夏以来江南少雨。」

    「孩儿查了查江宁县志,发现历史上凡大疫爆发,多伴随旱涝之灾。今年入夏就很反常,难保大疫不作——」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真的爆发大疫,死者无算,到时就处处被动了。何如未雨绸缪呢?」

    「到时没有大疫发生,当然再好不过,无非白准备一场。若是真有大疫,姑父就是统筹有功,万家生佛啊。

    「阿弥陀佛!」宁氏赶紧念佛,「可不要发大疫啊,菩萨保佑。」

    田义思索一会儿,终于还是点头道:「那就采纳你的意思,准备防范。这可是大事,一旦做了就是大笔钱粮,动静也会很大。『

    「老夫下令给地方官和惠民药局,收购药物,粮食,石灰,搜查病患隔离,

    免得传染———

    「此事,还需要六部丶巡抚丶巡按的支持。」

    朱寅微微点头。华夏古代瘟疫频繁,积累了很多防疫措施。早就有隔离丶消毒丶戴口罩等方法了。

    当然,因为技术水平低下,古人的消毒药物丶隔离设备丶口罩等物,作用也有限。

    他给田义的建议,也只能是倡导喝烧过的水,疏散人群,分类隔离,集中配送物资,划片负责等。

    建议田义从现在开始,南直隶长江之南的十二个州府,各县各乡分别设立疫病所,分为天花丶疟疾丶风寒等不同庐室。

    每发现有人感染瘟疫,就送入不同的庐室,严禁灾民流动。但同时,粮食赈济也要同时跟上。

    田义其实很是顾虑。因为此事一旦布置,花费的人力物力极大。

    可若是不干,又怕真的如朱寅所说,会爆发大疫,死人无数。

    朱寅将很多后世的经验,凡是在古代能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