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重庆火锅 (第3/3页)
可感知一斑。
火锅最终是用来吃的。因此口味非常重要。对于大多数巴蜀以外的食客来说,是很难在看似一模一样的“麻辣烫”之中找出什么差异的。但事实上,二者在口味上差异是非常大的,这就如同很多中国人美国人和俄罗斯人的长相那样,看着都是高鼻子大眼睛,但事实却有天壤之别。
重庆火锅起源较早,口味较厚,以麻辣见长,对麻的感受永远不及对辣的渴望,属酱香型。成都火锅汤汁中名堂很多,即使最普遍的红味火锅,也以鸡、鱼、牛棒骨熬汤。在香味上,是以五香味和豆瓣味为主。二者最大的区别不在于烫的食物是什么,而是汤汁上。总体感觉,重庆火锅味道偏重,偏辣,成都火锅相对较淡,但追求麻辣的均衡。
与渝蓉两地的球迷在球场上争谁是“雄起”的发起者,谁又是“学起”的模仿者不同。重庆火锅与成都火锅的战斗决不是看起热闹实际却无关痛痒的口水仗,而是兵对兵将对将真枪实弹的搏杀。据专家估计,渝蓉两地每年各有100亿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果再加上正在升温的全国乃至海外市场,简直难以想象。因此,两地的政府和业内人士对此都没有等闲视之。无论是在“渝洽会”“美食节”等正式场合还是在大街小巷的各式店铺的江湖地面,在火锅市场上搅起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浪头。成都人以其特有的应变思维,搞出一个火锅变种——“串串香”来,把刚刚在成都市场攻城掠地的重庆火锅打了个措手不及。这种烧烤与火锅结合产下的混血儿仿佛一枝短小而射速奇快的微型兔兔枪,有效地阻止了重庆火锅的攻势。重庆火锅当即以“江北老灶”为前锋,打出“正宗”的旗号,且使用较低的价格应对“串串香”一角一串的价格优势,结果活生生在成都市场上硬挤下一片天地来。而与此同时,成都一大批改良了的火锅新贵在全国冲锋陷阵时,忽然发现自家后院起火,于是索性也来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纷纷跑到重庆火锅的老窝里置地购铺,抢占高端市场。形成重庆抢占成都低端市场;成都拼抢重庆高端市场的场面,不过如今成都火锅已经全面败阵,市面出名的火锅基本都来自重庆。从各方面来说,重庆火锅占足优势。
两地媒体和业内人士却不这么看,他们从对方的行动中看出了自己亟需改进的许多问题。这又显现出两地火锅的又一重要特征——围城效应。看对方,招招新鲜,样样生猛。而看自己,则危机四伏,十面埋伏。这种心态的结果,是两种火锅不断取长补短,并向同一个方向融合的趋势加快。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一大批经过改良的重庆火锅新势力高举8632的旗号再一次杀入成都,此次进攻摸准了成都中高档火锅的命门,以荤菜8元6元,素菜3元2元的火锅申国遗,主要是申请对传统炒料工艺、技艺及火锅器具、吃火锅的饮食方式等进行保护。希望重庆火锅的传统技艺及火锅文化能在大工业生产中传承下来。重庆火锅起源于两江交汇的码头文化,传统的手工炒料工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但与当初相比,无论是炒料,还是食材、器皿等,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重庆火锅还有一套口诀很有意思,肉类先下汤味鲜;海鲜蔬菜在中间;带血粉类易浑汤;只好放在最后边;不宜一次多投放;食物生熟难分辩;保持中火小开状;随烫随食味更鲜;水发薄片夹着涮;大约十秒脆又鲜;倘若久煮体缩小;嚼不烂且味道棉;熟食烫透即可食;厚大生块煮松软;脑花盛在漏勺煮;以免搅得满锅翻;白汤不辣味鲜美;宜烫海鲜与蔬菜;红汤麻辣味鲜浓;刺激过瘾汗涟涟;周边提取味道重;开处起锅味稍淡;祛风除湿防感冒;亲朋团聚合家欢。
作为中国火锅之都,接下来,重庆火锅还会申请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重庆的麻辣火锅占据着全国火锅产业的一半江山,在全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为了将重庆火锅文化传承下去,必须要支持重庆火锅申国遗。以绝对优势价格,将成都火锅拖入火锅“微利时代”,成都火锅在惊呼狼来了后,也不得不认同了市场的价值规律,统统更名重庆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