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21忆苦思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621忆苦思甜 (第2/3页)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 书_吧首发本。

    这年头出一趟差不容易,工作之余游览一下当地的特色景点,也是众人约定成俗但不敢声张的做法。

    “还行,哈哈哈。我妈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我小时候伙食还不如这个呢。我听我妈说她小的时候,饿得吃三合面,里面掺了锯末的那种。”唐植桐自然不会拿两个城市的伙食作对比,因为说出来不利于团结。

    对于这种情况,唐植桐也没有责怪,就八个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百姓跟市局职工差不多,也都吃不饱,这时候强制要求他们去填写邮编,似乎有些小题大做,还容易引起不满。

    物流量大,处理就得及时,否则容易积压,劳工被催的跟陀螺似的。

    因为上面不提倡,甚至反对,所以一个个都不声张,这也正是唐植桐不说去长江大桥,而说去“走访”的原因。

    这人呐,不满情绪压到一定程度,是非常容易炸的。

    像这种情况,就只能转移一下话题,比如“忆苦思甜”。

    姜思远将具体的操作方法大概给唐植桐介绍了一下。

    投递工作只进行了一上午,回到支局后唐植桐看了一眼积压的信件,从邮戳上看,有几天前到的。

    上午,跟着投递员投递,由于定量降低的缘故,投递员骑行的并不快。

    “熬一熬,困难只是暂时的,总会过去的。”唐植桐单薄的说道。

    武汉长江大桥是武汉人的骄傲,也是国人的骄傲。

    “我们肯定是要投递到位的,要不然对不起身上穿的这身制服。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来都来了,唐植桐打算拍个照留念。

    唐植桐不会多要这边同事的口粮,但是生怕他们多给了,自己有储备,但他们没有啊!“再多点,再多点。”姜思远看唐植桐就拨了一点,明显比他给自己的窝头少,督促道。

    武汉自古以来有“九省通衢”的称呼,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以前的物流集散中心。

    “那就去片区走访走访。”唐植桐乐呵呵的应了,正好没吃饱,出去找机会再填补一下肚子。

    唐植桐在前台接待顾客,发现很多群众都没有写邮编的习惯。

    看过了穿山越岭的高架,再看长江大桥,确实有些朴素,但这座桥相当结实,几十年后依旧毫无损坏,让那些豆腐渣汗颜。

    “什么亏不亏的,都是咱自己的同志。

    中午吃饭是在支局吃的,各人吃各人的。

    “你们讨论啥?听不懂,听不懂。”唐植桐反应也快,笑着摇了摇头。

    从乡科级到地委的领导,都是可以用“专员”来称呼的。

    食堂今天没有再给调查组往棒子面里掺面粉,纯棒子面的窝头,但比昨天干爽了很多。

    笑脸笑语,这是投资最少,见效最快,回报最高的行为,但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往往都耷拉着个脸。

    “不行,不行,让真专员听到了,我这工作也就做到头了。”唐植桐笑呵呵的端着百家饭,说道。

    既然是调查,唐植桐也没有偷着瞧支局各位同志的伙食,而是光明正大的跟他们坐在一起,仔细打量起来。

    有部分群众会问及自己关心的某地点的邮编,唐植桐也耐心的用对照表一一查询并告知。

    “别,别,我自己来。”这回换唐植桐拦着了,把姜思远的饭盒接了过去。

    从脸上的笑容和神色来看,有些游客饿的并不严重。

    唐植桐不想自己来到这边一趟,却当一回导火索。

    “唉,那……我也分你一些。”姜思远看劝不动,拿起自己的饭盒,就要往唐植桐饭盒里拨。

    “唐调研,这棒子面比四九城差吧?还能吃的习惯吗?”唐植桐不让称呼“专员”,但支局的同志也没有直呼小唐,而是变通了一下。

    唐植桐将自行车寄存,然后步行浏览长江大桥。

    “唐调研,这边离长江大桥不远,你来一趟武汉,不过去看看?”过来办业务的人并不算多,姜思远看唐植桐待在这边愣神,主动建议道。

    空口白牙,姜思远一点表示都没有,但唐植桐依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