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rrrtts.com
第339章 小小陛下 (第1/3页)
翌日一早,江弦才刚吃过早饭,就有各大报刊记者上门拜访。
这其中就有他的老朋友,《中青报》的记者潘英。
“江弦同志,恭喜恭喜!现在感觉怎么样?很开心吧?”
江弦想了想,最后微笑着说了四个字:
“天空晴朗。”
“来,坐下喝茶。”
他给潘英倒上一杯热茶,潘英看着他,满脸的欣慰之色。
她也是一路看着江弦成长过来的,从《京城文学》招待所球场上那个年轻作家,到现在这个荣誉满身的年轻作家。
“真是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潘记者,说啥呢?”
江弦可不乐意了。
“我虽然投稿的杂志比较多,您也不能说我是吕布啊。”
“哈哈哈。”
潘英笑了笑,“您真幽默,我是说您有吕布之勇,甭误会。”
闲谈几句,潘英就问起江弦获奖以后的反应。
江弦端起杯子,喝一口水,微笑道:
“那天我正在菜市场买菜,纠结着是买贵的西红柿还是便宜的茄子,就在这时,我在《人民文学》的编辑王扶同志竟然找了过来,通知我获了奖。
我扭过头,豪气的对售货员同志说:‘最贵的西红柿,来两斤!’”
“哈哈。”潘英被江弦这个买西红柿的事儿逗乐了,“您和我见过的一些个文坛前辈还真不一样。”
“您是说我俗?”
“不是不是。”潘英摆了摆手。
“那就是说我张扬。”
“没,我真没这意思。”
“害,其实没什么。”
江弦坦言道:
“拿了奖,我就是非常高兴,这是对我的长篇的一种肯定,为什么不高兴?
当然了,我也要说,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什么奖,但奖的意义是认可。
作家在创作时精神是自由的,天马行空,但作家本人仍生活在尘世,如果得了奖而说我不在乎这个奖,那似乎是清高,实则是矫情。
我的态度是:能获奖,我高兴;获不了,不丧气;获了奖,我还要写作。
写作里有我的兴趣也有我的使命,我永远热爱文学、相信读者。”
潘英越听眼睛越亮,听到最后忍不住为江弦鼓起了掌。
“真好!您说的真好!”
这思想,这觉悟,要不怎么是人家得奖不是别人。
潘英又采访了一会,走了,因为又有电影厂的人找了过来。
来的也是江弦的老熟人,北影厂的文学编辑刘燕驰,正是陈大导演的娘。
“江副主任。”刘燕驰给江弦打一招呼,毕竟江弦担任《电影文学》副主编,在北影厂文学部里算是副主任级别,正是刘燕驰的领导。
“坐、坐。”
刘燕驰和江弦不生分,坐下喝一杯茶,笑道:“都是自己厂的,我也不跟您藏着掖着了。”
她这回来的目的非常明确:翻拍《芙蓉镇》!
作为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芙蓉镇》可是一直都没有被改编成电影,无缘登上大银幕。
而同为获奖作品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北影厂和八一厂抢着翻拍,上映以后收获的成功,都是有目共睹的。
北影厂经历了上次和八一厂竞争的事情,这一回自然是要提前下手,以最快速度拿下《芙蓉镇》的改编权。
而拿下这个改编权的事儿又没啥难度。
毕竟江弦和北影厂的关系摆在这儿。
《芙蓉镇》不给我们北影厂,难道给外人去?
觉得这事儿很容易促成,刘燕驰便信心满满的向文学部主动请了缨。
“您也知道,江主任很早之前就有这个想法,要将《芙蓉镇》改编成电影。”刘燕驰开口道。
“江怀延主任啊,嗯,他是很早之前就和我说《芙蓉镇》的事情了。”
江弦也记得这桩往事,当时《芙蓉镇》还是在《人民文学》上分期刊发的,江怀延追着读完以后,就和他叨叨起了要改变《芙蓉镇》的事儿。
“江怀延主任很欣赏我的,和我聊了很多,我当时呢,也很想把《芙蓉镇》交给咱们自己厂里来拍,不过”
江弦说到这里顿了顿,“《芙蓉镇》是我在79年发表的了,那已经是三年以前,更别提,马上过了12月就是83年了。
记得当时刚发表,我很想给厂里拍,江主任也说要改拍。
但是燕驰同志你看。
我这一等就是三年。
三年了,厂里也没给我一个要开拍的消息。
我想,万一我这回又答应下来,再一等,三年之后又是三年,那我这,不知道在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拍的出来?”
江弦这话说的就很巧妙。
作为北影厂的人,要是《芙蓉镇》不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rrrt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