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骁儿军 (第3/3页)
全。
“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老匠人对新工匠有四十天到四年不等的集中培训,期间的产品还要标明培训者的名字。
其中的高级工匠被称为“梓人”,俸禄是普通工匠的三倍。
朝廷一旦有大型建造,都会由梓人牵头,相当于技术负责人。
陈玄烈亲自把关,骁儿军扩充到三千一百余众,两千三百余武营,五百文营,一百余工营。
工营人数太少,陈玄烈索性将麾下所有工匠编入其中,又挑选了三百手脚麻利之人作为学徒,扩充到七百人。
跟朝廷一样,也是采取梓人负责制,以后凡是出品的盔甲、箭矢、刀枪上都刻有经手工匠的名字。
相应的,每个月工匠由官府发放一家的口粮。
以目前汝州的财力,只能做到这一步,发财是不可能的,陈玄烈只能让他们尽量饿不着。
幸好乱世之中,人的最大诉求也就是活下去。
文营则从每个县的县吏开始,熟悉公务,一步一步培养,然后视政绩提升。
陈玄烈还专门从中挑选了一批能说会道之人,编入拔山都、骁儿军、土团之中,一队分配一人,充当枹鼓或者吹角,表面上说说书,实则引导士卒的思想动向,监察他们平日的行为,也为士卒代写家书等等。
不干涉将领指挥,平日跟士卒一样训练、征战,但可以直接向陈玄烈禀告,不需要一层一层上报。
日后有战功可升为押官、厢虞候、营虞候、都虞候,乃至监军。
如此一来,陈玄烈既能掌握地方,又能掌握军中。
骁儿军实则成为一座军校,为陈玄烈培养各种人才。
人都是趋利的,陈玄烈实在不敢将所有的一切,都押在士卒的道德水平上,一套合理的制度,则更可靠一些。
等局面稳定一些,陈玄烈还会将听子都下放至军中。
双管齐下,牢牢掌握军中一举一动。
这年头再怎么加强对军队的控制都不为过。
若控制不力,军队就会反噬……
前前后后,忙了半个月,才将基本框架搭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