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2章 各朝皇帝都想搞南水北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rrrtts.com
    第152章 各朝皇帝都想搞南水北调 (第1/3页)

    永乐年间。

    朱棣深知一个道理,要想维护大明政权的稳定,必须稳定北方!

    因此,他力排众议迁都北京。

    而自明朝迁都北京后,朱棣对这种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感受更为直观。

    首先是军队缺水。

    作为一位热衷于北伐的马上天子,军队用水情况是他格外关心的事宜。

    他深知无论军队多么强悍,如果在饮水供应上出现问题,也必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自明朝设立九边重镇作为保卫北方边境的重要屏障后,北方的常规驻军数量激增,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愈发凸显。

    同时,瓦剌、鞑靼等部落南下侵扰时,他们也急需找到稳定的水源供应。

    因此,在九边驻军与北方部落的争战中,控制水源就成为了双方的战略焦点之一。

    不论是主动出击的北伐军还是坚守阵地的九边驻军,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都集中在干旱缺水的北方。

    明朝军队解决饮水的首要办法就是——靠天吃饭。

    因为在运输能力相当有限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利用河流、泉水、自然降水等天然水源,就成为了明军的第一选择。

    此外,明朝还采用了挖水井、修建引水渠、挖窖蓄水等手段保证驻军的生活用水。

    虽然,明朝极其重视对水源的控制,但始终是捉襟见肘。

    缺水还体现在民生上。

    北方地区总是遭受旱灾。

    还好每次都救灾及时,并没有伤到大明的元气。

    北方缺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粮食减产。

    因此,为确保京城的宫廷开销、军饷发放、百官俸禄支付,以及实现对北方地区粮食的有效调配,大明王朝开始正式启用以运河为核心的漕运体系。

    运河漕运起初的粮食运量约为300万石,并随后逐年递增。

    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要将数百万石粮食顺利运抵京城,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唯有依靠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rrrtts.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