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虽强必戮 开府治事 (第3/3页)
毕竟他与益州士族走的太近了。”
诸葛亮默默听着刘备讲述他内心中的隐忧。
身为一个帝王,刘备心中的隐忧是很多的。
刘备虽是一位仁义之君,但是仁义不代表没有自己的是非观。
对于一些有着黑历史,立场不坚定的大臣,刘备也不会缺少疑虑之心。
随着许多故人的离去,能够听取刘备心中隐忧的人也越来越少。
在刘备的话语之间,他还透露出些许后悔的意味。
当年他娶吴氏,乃是为了稳定心向刘璋的一众益州士族。
当时的他心中只想着匡扶汉室,并未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能登临帝位。
所以当时在他看来,娶与益州士族有众多利益牵扯的吴懿妹妹为妻,乃是他身为一个主君应该做的事。
可是随着他地位的不断提高,及至最后登临帝位之后,刘备却对当年的举动有些后悔了。
一个诸侯的正妻,与一个帝王的皇后,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特别当皇后升为太后之后,她身上所代表的政治意义更是不得了。
在汉代天下间除去帝王能自称朕外,太后亦可以此为自称。
由此可见太后在汉代的政治地位。
尽管并非所有的太后都有临朝称制之权。
但是当太后拥有临朝称制的事成为一件政治传统后,那么它对政治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十分深远的。
太后与皇帝,皆是天下臣民的君。
而当这种强大的政治意义,可能会落在心怀不轨的外戚家族上时,刘备心中的担忧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七十古来稀,他今年已经六十有余,他还能活几年?
特别是当关羽离去之后,大受打击的刘备,心中就对这一点愈发不自信。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
若是他将来一旦离开这个世间,那么以刘禅的性格,以刘禅的才能,他显然不能在这险恶的乱世之中,成为兴复汉室大业的引导者。
而他的身边,又没有出自本族的完全可以信得过的宗亲。
所以他必须安排辅政大臣,他对心中辅政大臣已经有人选。
但是政治讲究的是名义为先。
若是身处君位的太后有意与他所安排的辅政大臣争夺大权,那么大汉未来又会走向何种境地呢?
每当午夜梦回,刘备心中总是会浮现这个担忧。
有些事,是该未雨绸缪了。
刘备深吸一口气,接着对诸葛亮说道:“当初由北方放归的一众忠臣,许多人我都已经让人核查身份过。”
“一会我会让人将名单交到你的手中。伱要尽快安排那些人进入益州各郡县任职。”
诸葛亮知道刘备为何要这么做,所以他马上对着刘备应道:“唯。”
在安排好这一件事后,刘备看向身旁的诸葛亮,他接着诸葛亮言道:“再过一段时间,我会赐予你开府治事之权。”
听到有意要赐予自己这项代表着人臣无上荣誉的权力,诸葛亮下意识就想拒绝。
数百年以来,唯有三公和大将军有开府治事的权力。
只是三公的开府早已经成为虚设,唯有大将军的开府是真开府。
而大将军之所以能时常成为东汉朝政的实际执掌者,除去他掌握着天下兵权之外,还因为他有着开府治事的权力。
这样至关重要的权力,诸葛亮没想到刘备会这么快赐予他。
可是面对诸葛亮的推辞,刘备的态度却很坚决。
“你迟早要开府的。”
不开府,你将来怎么和在当地盘根错节的那些人斗呢?
不开府,我的江山将来由谁来守护呢?
这时刘备觉得有些乏了,他便在左右近侍的陪伴下朝着寝殿走去。
在刘备走远之前,他对着诸葛亮最后留下一句话:“命人告诉子晟,好为之!”
当这句话传入诸葛亮的耳中时,他发现刘备的身影已然走远。
诸葛亮看着刘备离去的身影,他今日第一次感觉到往日中伟岸的身影,开始变得苍老起来。
时间如白驹过隙,再伟岸的英雄,终究会有老去的一日。
今日是刘备,将来便会是他。
刘备老了可以安排他守护大汉江山。
那将来等他老的时候呢?
会是陛下最后话语中提及的他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