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君臣相见 帝王嘱托 (第3/3页)
功劳之前,他不能轻易给关羽定下谥号。
欲定谥号,必先明爵位。
刘备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今世,他都是开邦创基的肇始之君。
这样的身份决定了他所做出的每个决定的,都会被他的后世之君当为祖制。
若是他的后世之君没有超越他的功业的话,那么后世之君是很难改变他做过的决定的。
所以一旦刘备在关羽生前是列侯的情况下,给他定下美谥。….
那么在刘备建立的这个大汉中,关羽也许一直都会是列侯的爵位了。
而这无疑与刘备心中的真正想法相悖。
至于既然刘备有想追封关羽为王的想法,那么他为何不直接下诏进行追封呢?
这是因为刘邦当年留下的那条祖制,在天下人的心中影响力太深了。
尽管仔细掰扯起来,刘邦当年盟誓严厉禁止的「异姓王」与现今刘备想追封的王爵,其实是两码事。
但在刘备未立下足以与汉太祖刘邦比肩的功业之时,那么他就不能明面上轻易去触碰这条祖制,因为这会让刘备所建立的大汉失去正统性。
所以刘备想的是,在今汉重新统一天下后,再去实施他心目中的想法。
或许祖制是往往难以改变的,但是不代表完全不能改变。
就拿汉代四百年来说,立下伟业的帝王改变祖制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当年刘邦建立大汉后,他本来为大汉定下的五行属性是水,全国尚黑。
五德属性在古代对一个朝代的重要性是十分大的,毫不夸张的它就是立国的正统性象征之一。
可是在汉武帝在位时,他又听从大臣的建议将大汉的五德属性改为土,全国的服色改为尚黄。
而在汉世祖建立东汉后,刘秀有样学样,直接将刘彻定下的大汉土德改为火德,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刘彻与刘秀两人的举动,都是在打祖宗的嘴巴,都是在违反刘邦定下的祖制。
亦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正统性。
但是因为这两人立下的丰功伟业,也没见有谁敢出来逼逼什么。
后世的史学家,甚至还能分别找各种理由论证,刘邦、刘彻、刘秀三位汉帝所选择的五德都是正确的。
由此可见,后世帝王不是不能改变祖制,但前提是自身要有足够的丰功伟业。
而具体到刘备身上来说,因为有着刘秀这个榜样在,所以他心中想追封关羽为王的想法并非是不切实际的。
只要他能重新一统天
下,恢复大汉在天下间的正统地位。
只是刘备既然有这种想法,为何要对糜旸所说呢?
那是因为刘备觉得他年纪已经很大了,或许在他的有生之年,大汉无法在他的手中统一。
但是尽管如此,他心中想要追封关羽的想法不会改变。
所以他才会特地召来糜旸,告知他自己内心中的这个隐秘。
因为按照常理来说,如果大汉将来能统一天下的话,最大可能是会在糜旸这一代人的手中完成。
刘备在说完方才的那番话后,他用一双充满期待的目光看着糜旸,对着他言道:「子成,你明白朕今日对你说这些话的意思吗?」
糜旸是心思何等机巧之人,刘备虽然不曾对他明说什么,但他在自己面前表露的深意展露无遗。
刘备很明显是想让他,在大汉若能重新统一的那日,为他完成这个内心中的想法。
历史上刘备应该也是将类似的想法告知给刘禅与诸葛亮了,所以刘禅才迟迟不给关羽上谥号。
刘禅为关羽上谥号的那一年,是在诸葛亮死的二十多年之后。
那时候的季汉已经毫无翻盘的可能了,所以刘禅才在无奈之下给关羽上了谥号。
只是当同样的一番嘱托刘备在今世选择交给糜旸时,这让糜旸震撼于刘备对关羽的用情之深时,亦心惊于刘备对他的信任之重。
刘备所释放出的这层政治深意,更是耐人寻味。
他直起跪坐的身躯,在关羽的灵位之下对着刘备郑重承诺道:「旸誓不会让陛下失望。」.
酱油拌历史